爱看文学 www.2kwx.com,明末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京城的繁华,还是超出了郑勋睿的预料。
大明朝廷的有一点政策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藏富于民,这也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农民,曾经讨过饭,深知农民的苦楚,所以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很是注意体恤百姓,不管后来的继位者是不是做的很好,但这是大明王朝一条基本的国策,若是皇上要增加赋税,满朝文武大臣立马就会反对,认为这样做是不行的,哪怕朝廷已经无法维持,哪怕皇上将宫里的人参都要拿出去卖掉。
崇祯年间的农业赋税是很低的,而且是按照北方粮食亩产的一石二斗的产量来计算的,赋税总额也就是三厘多的银子,折合三十四文钱,这样的赋税在农业社会不能够算是高的,而且这还是多次调整和增加之后的情况,就算是如此,皇上每年还要下旨免去一些地方的赋税,征收的时候,税赋的拖欠很高,最为典型的是崇祯五年,拖欠的赋税达到全国赋税收入的四分之一,让朝廷几乎无法维持了。
这一点是得到历史研究者证明的,后来的大清赋税,远远高于大明的赋税,只不过有些东林党人,投降大清之后,为了粉饰大清政权的合法性,说明大明政权必须是垮掉,为他们的投降找到借口,所以在某些史料的编辑之中,说到了明朝赋税的沉重,甚至举出了一些极端的例子,认为官府强征赋税,导致百姓造反。
真正让百姓走投无路造反的,是连年的自然灾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农民不要说上缴赋税,饭都吃不上了,官府没有能够及时的救济百姓,这才导致农民起义的大爆发。
大明的京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从东直门、西直门以及德胜门等可以直接进入内城,但外来进京赶考的举人,一般都是首先从永定门、广宁门和广渠门等地方进入外城,接着从崇文门或者宣武门进入到内城,至于说皇城,那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
郑勋睿和杨廷枢首先来到的是外城。
在他的印象里面外城应该没有那么繁华的,不过眼见为实,笔直的大街两边,到处都是林立的商铺、酒楼、客栈和青楼等等,这里好像没有受到后金鞑子侵袭的任何影响,也许是是京城的百姓已经忘记了那些事情,反正他们没有遭遇到什么损失。
举人有功名,在外城可以骑马,但内城不准骑马,朝廷三品以上大员在内城可以骑马,至于说在皇城,任何人都不准骑马。
食宿肯定是在内城,因为京城的贡院在内城的东南厢,会试在贡院进行,进入贡院的时间是卯时到辰时,若是住在外城,那就意味着一整夜都不要想着歇息,这是会试的大忌,影响到考生的精神,偏偏第一场考试也是最为重要的。
会试和乡试的规矩是一样的,前后九天的时间,从二月初九开始,一直到二月十五结束,参加会试的举人必须提前一天进入考场,一直要在贡院八天的时间。
参加会试的新科举人以及以前落榜的举人,总人数大约在两千五百人左右,但是能够通过会试的举人,只有区区四百人左右,也就是说只有四百人能够参加殿试,这种竞争的程度是非常激烈的,当然通过了会试,称呼也就改变了,被称之为贡士,这只是临时的称呼,因为参加殿试的贡士,没有人会落榜,就看你在殿试的排名,前三名为一甲,第四名到第六十名为二甲,后面的全部都是三甲,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老百姓将这些金榜题名读书人统统成为进士。
在外城的时候,郑勋睿和杨廷枢等人还是骑马的,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比起走路还是要快很多的,他们需要尽早进入到内城,找到住宿的地方,应该说他们这个时候来到京城,住宿的地方不是太好找了,要么就是档次特别高的酒楼,要么就是档次太低的客栈,太高的酒楼耗费的银两不少,大部分举人还是有些舍不得,档次太低的客栈,有些掉价,读书人很好面子,不愿意在这样的地方住宿。
内城更加的繁华,大街上的人也是熙熙攘攘的。
郑勋睿和杨廷枢来到京城的时间有些特殊,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京城灯市最为热闹的时候,灯市在皇城的东面,正月十五的晚上,天刚黑的时候,皇上是要与万民同乐观赏花灯的,就算是崇祯皇帝特别勤劳和简朴,这一天也是要走出皇城的。
众人京城内城之后,已经没有多少的心思观看京城的繁华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住宿的酒楼或者是客栈。
&nbs... -->>
京城的繁华,还是超出了郑勋睿的预料。
大明朝廷的有一点政策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藏富于民,这也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农民,曾经讨过饭,深知农民的苦楚,所以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很是注意体恤百姓,不管后来的继位者是不是做的很好,但这是大明王朝一条基本的国策,若是皇上要增加赋税,满朝文武大臣立马就会反对,认为这样做是不行的,哪怕朝廷已经无法维持,哪怕皇上将宫里的人参都要拿出去卖掉。
崇祯年间的农业赋税是很低的,而且是按照北方粮食亩产的一石二斗的产量来计算的,赋税总额也就是三厘多的银子,折合三十四文钱,这样的赋税在农业社会不能够算是高的,而且这还是多次调整和增加之后的情况,就算是如此,皇上每年还要下旨免去一些地方的赋税,征收的时候,税赋的拖欠很高,最为典型的是崇祯五年,拖欠的赋税达到全国赋税收入的四分之一,让朝廷几乎无法维持了。
这一点是得到历史研究者证明的,后来的大清赋税,远远高于大明的赋税,只不过有些东林党人,投降大清之后,为了粉饰大清政权的合法性,说明大明政权必须是垮掉,为他们的投降找到借口,所以在某些史料的编辑之中,说到了明朝赋税的沉重,甚至举出了一些极端的例子,认为官府强征赋税,导致百姓造反。
真正让百姓走投无路造反的,是连年的自然灾害,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农民不要说上缴赋税,饭都吃不上了,官府没有能够及时的救济百姓,这才导致农民起义的大爆发。
大明的京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从东直门、西直门以及德胜门等可以直接进入内城,但外来进京赶考的举人,一般都是首先从永定门、广宁门和广渠门等地方进入外城,接着从崇文门或者宣武门进入到内城,至于说皇城,那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
郑勋睿和杨廷枢首先来到的是外城。
在他的印象里面外城应该没有那么繁华的,不过眼见为实,笔直的大街两边,到处都是林立的商铺、酒楼、客栈和青楼等等,这里好像没有受到后金鞑子侵袭的任何影响,也许是是京城的百姓已经忘记了那些事情,反正他们没有遭遇到什么损失。
举人有功名,在外城可以骑马,但内城不准骑马,朝廷三品以上大员在内城可以骑马,至于说在皇城,任何人都不准骑马。
食宿肯定是在内城,因为京城的贡院在内城的东南厢,会试在贡院进行,进入贡院的时间是卯时到辰时,若是住在外城,那就意味着一整夜都不要想着歇息,这是会试的大忌,影响到考生的精神,偏偏第一场考试也是最为重要的。
会试和乡试的规矩是一样的,前后九天的时间,从二月初九开始,一直到二月十五结束,参加会试的举人必须提前一天进入考场,一直要在贡院八天的时间。
参加会试的新科举人以及以前落榜的举人,总人数大约在两千五百人左右,但是能够通过会试的举人,只有区区四百人左右,也就是说只有四百人能够参加殿试,这种竞争的程度是非常激烈的,当然通过了会试,称呼也就改变了,被称之为贡士,这只是临时的称呼,因为参加殿试的贡士,没有人会落榜,就看你在殿试的排名,前三名为一甲,第四名到第六十名为二甲,后面的全部都是三甲,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老百姓将这些金榜题名读书人统统成为进士。
在外城的时候,郑勋睿和杨廷枢等人还是骑马的,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比起走路还是要快很多的,他们需要尽早进入到内城,找到住宿的地方,应该说他们这个时候来到京城,住宿的地方不是太好找了,要么就是档次特别高的酒楼,要么就是档次太低的客栈,太高的酒楼耗费的银两不少,大部分举人还是有些舍不得,档次太低的客栈,有些掉价,读书人很好面子,不愿意在这样的地方住宿。
内城更加的繁华,大街上的人也是熙熙攘攘的。
郑勋睿和杨廷枢来到京城的时间有些特殊,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京城灯市最为热闹的时候,灯市在皇城的东面,正月十五的晚上,天刚黑的时候,皇上是要与万民同乐观赏花灯的,就算是崇祯皇帝特别勤劳和简朴,这一天也是要走出皇城的。
众人京城内城之后,已经没有多少的心思观看京城的繁华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住宿的酒楼或者是客栈。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