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有些莫名的兴奋,但一想到跟英国佬的差距,朱敬伦就又开始有点沮丧了。
英国人现在每年棉纺织品一项产业的输出就超过5000万英镑,折合1亿5千万两白银,而他们在1863年到1867年一次繁荣期期间,新注册的股份公司资本就达到了7亿英镑,这还只是新增,就更让让人感到无力了。
显然赶英超美,必须全民一起努力,单靠朱敬伦一次成功的金融投机,是远远不可能完成工业化积累的,更何况他这些钱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转化为产业资本,因为中国没有那个基础,英国人是只要有钱,就能扩张工业,二战前英国重工业几乎全部去工业化了,但是一旦发现战争的迹象,他们立刻投资,很快就能打造出一套重工业体系来。
这就是工业化的力量,一旦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工业化知识,随时能让他们重新武装起来。
这些现在中国,现在的广东还根本做不到,空有钱而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如果工业化那么简单的话,十三行时期聚敛的上亿两白银资本,恐怕早就让中国工业实力翻了几番了。
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离不开银行业,广东现在银行业,甚至整个中国的银行业,全都控制在外资手中,靠这些外资来给中国工业化提供资本,显然不靠谱,这些都是一些专注于贸易的资本,他们更乐意给商业资本贷款,甚至直接进入商业领域炒作,连汇丰这样的银行,都是靠着投机生丝等大宗商品发家的,他们要的是快钱。
必须有自己的银行,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建立银行,是这个贫瘠的小国工业能够成长起来的最大愿意之一。
伍崇曜结束了跟丹麦和瑞典的外交谈判之后,这段时间除了继续努力学习外交知识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任务,组建银行这种事,交给他十分合适。
立刻就将伍崇曜叫过来,跟他商议了一下此事。
朱敬伦还询问伍家是否入股。
将这种传统商业家族能够引导成现代资本家族,就等于将农业社会的商业资本,转化为了工业社会的工业资本,这一点跟日本和韩国先后鼓励财阀的道理是一样的。
伍崇曜一听跟朱敬伦合伙做生意,当即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朱敬伦在伦敦发的战争财他也有份的,他的收益不会比朱敬伦小。
事实上朱敬伦想的过于乐观了,经济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并不是单靠一点历史记忆就能呼风唤雨的,他跟伍崇曜两笔庞大的资金注入市场,引起的市场反应是巨大的,他们收货远没有那么容易,产生了一种后世“中国人买什么什么涨价”的现象,结果他们囤积时候价格没有想象中那么低,最后虽然价格涨的更加疯狂达到了21倍,但朱敬伦获利也不过7倍,最后净赚了6500万两而已,而伍崇曜则因为过早的囤积货物,用200万的囤积换取了20倍的收益,反而没有朱敬伦赚的那么多。
“这家银行的注册资本我打算一次性加到1亿两,将中国境内所有的洋人银行一下子打压下去,不知道你伍家打算入股多少?”
一听1亿两这个数字,伍崇曜也不由得牙疼,倒吸一口冷气。
第一次玩银行,这手笔也太大了,汇丰银行现在的注册资本金也不过500万银元,折合白银才350万两,当初实收的资本金才100万两,按照这个比例,意味着需要缴纳的资本额高达3800多万两。
但一想到跟朱敬伦一起做生意,他好像就没吃过亏,顿时咬了咬牙。
“我缴纳1000万两。”
朱敬伦点点头:“那剩下9000万两我包了。”
伍崇曜一愣:“您打算实缴吗?”
走了一趟英国,对英国的金融运作伍崇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实上这段时间他已经开始跟潘家、卢家和叶家四大行商商议,准备参照英国的期货交易所建立一个广东期货交易所了。
银行的模式他也狠狠的下功夫学习了一番,当然知道这种所谓的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之间往往有巨大的差异,英国人建立股份公司的时候,实缴资本往往也就是20%,在他看来,那注册资本额也就是给外人看的,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实力,就好像他爹当年透露自家产业一样,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让洋人了解他家的实力,好相信他家的信用,更放心的跟怡和行做生意。
对金融理论并不是很了解,但朱敬伦也明白实缴和名义资本之间不能划等号,可是自己赚的那些银子不放进银行还能干什么呢?
朱敬伦想了想,还是按照英国人的玩法玩吧,老实说人家的资本运作知识,朱敬伦是拍马也赶不上的,现金留在手里总是一种优势。
“那好吧,你出1千万两,你还可以问问潘家等大家族,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入股。这几年他们各家都恢复了生意,官府也没有勒索,都挣了几百万两银子了吧。”
本来这些家族在几十年前各自都拥有几百万的贸易额,一年利润超百万平平常常,虽然现在失去了垄断的行商优势,但是却也不用在给官府报效,加上新安开港后的便利,钱也没少赚,尤其是这几... -->>
虽然有些莫名的兴奋,但一想到跟英国佬的差距,朱敬伦就又开始有点沮丧了。
英国人现在每年棉纺织品一项产业的输出就超过5000万英镑,折合1亿5千万两白银,而他们在1863年到1867年一次繁荣期期间,新注册的股份公司资本就达到了7亿英镑,这还只是新增,就更让让人感到无力了。
显然赶英超美,必须全民一起努力,单靠朱敬伦一次成功的金融投机,是远远不可能完成工业化积累的,更何况他这些钱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转化为产业资本,因为中国没有那个基础,英国人是只要有钱,就能扩张工业,二战前英国重工业几乎全部去工业化了,但是一旦发现战争的迹象,他们立刻投资,很快就能打造出一套重工业体系来。
这就是工业化的力量,一旦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工业化知识,随时能让他们重新武装起来。
这些现在中国,现在的广东还根本做不到,空有钱而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如果工业化那么简单的话,十三行时期聚敛的上亿两白银资本,恐怕早就让中国工业实力翻了几番了。
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离不开银行业,广东现在银行业,甚至整个中国的银行业,全都控制在外资手中,靠这些外资来给中国工业化提供资本,显然不靠谱,这些都是一些专注于贸易的资本,他们更乐意给商业资本贷款,甚至直接进入商业领域炒作,连汇丰这样的银行,都是靠着投机生丝等大宗商品发家的,他们要的是快钱。
必须有自己的银行,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建立银行,是这个贫瘠的小国工业能够成长起来的最大愿意之一。
伍崇曜结束了跟丹麦和瑞典的外交谈判之后,这段时间除了继续努力学习外交知识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任务,组建银行这种事,交给他十分合适。
立刻就将伍崇曜叫过来,跟他商议了一下此事。
朱敬伦还询问伍家是否入股。
将这种传统商业家族能够引导成现代资本家族,就等于将农业社会的商业资本,转化为了工业社会的工业资本,这一点跟日本和韩国先后鼓励财阀的道理是一样的。
伍崇曜一听跟朱敬伦合伙做生意,当即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朱敬伦在伦敦发的战争财他也有份的,他的收益不会比朱敬伦小。
事实上朱敬伦想的过于乐观了,经济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并不是单靠一点历史记忆就能呼风唤雨的,他跟伍崇曜两笔庞大的资金注入市场,引起的市场反应是巨大的,他们收货远没有那么容易,产生了一种后世“中国人买什么什么涨价”的现象,结果他们囤积时候价格没有想象中那么低,最后虽然价格涨的更加疯狂达到了21倍,但朱敬伦获利也不过7倍,最后净赚了6500万两而已,而伍崇曜则因为过早的囤积货物,用200万的囤积换取了20倍的收益,反而没有朱敬伦赚的那么多。
“这家银行的注册资本我打算一次性加到1亿两,将中国境内所有的洋人银行一下子打压下去,不知道你伍家打算入股多少?”
一听1亿两这个数字,伍崇曜也不由得牙疼,倒吸一口冷气。
第一次玩银行,这手笔也太大了,汇丰银行现在的注册资本金也不过500万银元,折合白银才350万两,当初实收的资本金才100万两,按照这个比例,意味着需要缴纳的资本额高达3800多万两。
但一想到跟朱敬伦一起做生意,他好像就没吃过亏,顿时咬了咬牙。
“我缴纳1000万两。”
朱敬伦点点头:“那剩下9000万两我包了。”
伍崇曜一愣:“您打算实缴吗?”
走了一趟英国,对英国的金融运作伍崇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实上这段时间他已经开始跟潘家、卢家和叶家四大行商商议,准备参照英国的期货交易所建立一个广东期货交易所了。
银行的模式他也狠狠的下功夫学习了一番,当然知道这种所谓的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之间往往有巨大的差异,英国人建立股份公司的时候,实缴资本往往也就是20%,在他看来,那注册资本额也就是给外人看的,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实力,就好像他爹当年透露自家产业一样,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让洋人了解他家的实力,好相信他家的信用,更放心的跟怡和行做生意。
对金融理论并不是很了解,但朱敬伦也明白实缴和名义资本之间不能划等号,可是自己赚的那些银子不放进银行还能干什么呢?
朱敬伦想了想,还是按照英国人的玩法玩吧,老实说人家的资本运作知识,朱敬伦是拍马也赶不上的,现金留在手里总是一种优势。
“那好吧,你出1千万两,你还可以问问潘家等大家族,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入股。这几年他们各家都恢复了生意,官府也没有勒索,都挣了几百万两银子了吧。”
本来这些家族在几十年前各自都拥有几百万的贸易额,一年利润超百万平平常常,虽然现在失去了垄断的行商优势,但是却也不用在给官府报效,加上新安开港后的便利,钱也没少赚,尤其是这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