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炼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到皇帝竟然招呼人要拿自己,封晓突然转身面对韩绌,盯着他的眼睛道:“皇上!表哥!你真要拿我?”
龙船外值守的御卫听到皇帝呼唤,呼啦啦进来一大批,但仔细分辨了皇上要拿之人时,却全都停了动作。齐刷刷的看着皇帝,似是没听到之前韩绌的命令一般。
看到众卫士的表现,韩绌突然一阵眩晕袭来,一下子摊坐在了软塌上,眼前一阵发黑,好一会才缓过劲来。对着一众御卫无力的挥了挥手,他们如蒙大赦,呼啦一下散了出去,比进来时的速度还快。
待人都退了出去后,封晓鼓着腮帮子走回到之前坐着的位置,一屁股坐上去,大口大口的喘着气,看样子气的不轻。只是背对着皇帝的后背已经全都被汗水打透了。
皇帝和封晓两人就这么坐着,谁也不说话,周围伺候的宫女太监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韩绌闭上眼睛平复了好一会心情,抬头对封晓道:“你耍什么性子?你觉得朕的提议不妥,你可以提出来嘛?怎能如此不分轻重,不顾体面?”
见皇帝给了台阶,封晓也转头对韩绌道:“非是我不顾体面。”说着还用手指了指黄帝手里的册子,接着道:“这册子谁给您的?他要干什么?还有,你们当我是谁?全是政事阁、封疆大吏一级的官员调动,让我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提督来筹谋,说出去不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韩绌揉了揉发胀的额头,开口说道:“你不同意可以商量吗?哪能一言不合甩手走人呢?”
“皇上,这事商量的事情吗?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但是您要的价都到了九天之外了,我还怎么还?”封晓的气还有点不顺的道。
皇帝听完,说道:“我这册子上的人怎么了?这个案子你翻了,政事阁内必定有人落马,腾济源如政事阁顺理成章了,京畿卫戍军镇的镇抚使按理早该调动了,还有礼部尚书田衢肯定成为政事副相,那空出来的位置安排人……”
韩绌指着册子一个一个和封晓解释,但封晓却不等他说完,直接打断道:“皇上,您觉得您这册子上的人事任命,有哪个在国基院里能通过?就算国基院能通过,国柱院能过吗?要是都能通过您找我干嘛啊?您自己下到帝命不就完了吗?”
皇帝被封晓问的有些不自在,心说还不都是你老爹的关系,要不然他这个皇帝怎会当得如此心累。但是牢骚只能在心里发,该说的却只能是:“朕这不是和你商量呢吗?”
“哎……”封晓叹了口气,对皇帝道:“皇上,我不知道这个册子是谁给您的,但是我要告诉您,能给您这个册子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幼稚可笑到极点的政治白痴。”
封晓这话有些重了,但自《皇权内章》颁布之时起,朝堂上有个封文胜把着,各家都安守本分,只要封文胜决议的事,几乎没有办不成的,结果养成了朝野诸公的懒散癖性。如今封文胜去世了,朝堂上没有一个有足够威信和能力的人来镇场子,各家各派都纷纷冒头开始发表声音。但是多年的思维惯性,一旦让这些身居高位的大人们独自决断,居然就出现了如此的政治白痴。
这放在现世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两家合作,一家的要求一百块回报,另一家居然要一千块回报。这要是两家实力相差悬殊,或者诉求多的一方起主导地位也成。但现实情况是主导的一方是以封晓为首的勋贵一派,而从实力对比上看,皇家还要逊色于勋贵派系。这个主张封晓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哪位新上任的政事参相郑欣的主意。
说到郑欣,就不得不说说他老爹前越国公郑荣。这郑荣当初上过私塾,还当过蒙元衙门的书吏,算是大明开国武将中学问较高的一位。后来参与封建明等人的军队,因为战功,建国后被封为了越国公。但是他却算是勋贵里的异类,感情上讲,他和其他武将一同出生入死,结下了很深的袍泽之情。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心里又有着传统读书人的那种愚忠的情节。他会为了当年三公案和皇帝力争,但是也会因为封建明和封文胜对皇权的限制表现出不满。正是这种矛盾的性格,让皇家对分化勋贵体系找到了一丝缝隙。当年三公案之后,别的开国功勋,被杀的被杀,被罢的被罢,他郑荣却仅仅是调离了军队。
郑欣继承了他父亲的忠君思想,他最大的政治理想就是回复宋朝那种皇权至上,但又能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想状态。
恰恰是他这种幼稚的政治理想,将他和皇室捆绑在了一起。但他这种理想毕竟太过幼稚,因为自从封建明建立大明朝之后,就在多方面的限制皇权,而直到封文胜推动《皇权内章》的诞生,绝大部分政治参与者都多多少少的接收到了这方面的实际利益。没有人愿意将到手的利益拱手让人,所以如果要回复皇权,那么他们挑战的就是全天下的利益既得者。
除此之外,由于封家在主持朝政的几十年里,大肆筹建起蒙学堂,将整个大明朝的文化程度硬是拔高了好大一截,大明四十四年礼部做过一个统计,大明版图内,识字人口超过了七成。文化的普及,结果就是如今的百姓已经不像一百多年前的大宋朝那样可以随意愚弄了。
整个政府高层,都还在适应后封文胜时代带来的变化,加上本身政治理想的不切实际,造成了郑欣等人在政治运作上的不成熟。其实不仅仅是郑欣等人,整个朝堂之上,能被称为合格的政治家甚至政客的一个没有,包括学院派。
当初在朝堂之上运作改黄归淮之事的那次朝议,一个个如同黄口小儿般的表现,封晓接到消息之后,内心即对这些个朝堂大佬儿极度失望,他们很多人的表现甚至不如郭岑和韩绰。
封晓从来就没有低估过古人的政治智慧,但是同样也没有高估过... -->>
听到皇帝竟然招呼人要拿自己,封晓突然转身面对韩绌,盯着他的眼睛道:“皇上!表哥!你真要拿我?”
龙船外值守的御卫听到皇帝呼唤,呼啦啦进来一大批,但仔细分辨了皇上要拿之人时,却全都停了动作。齐刷刷的看着皇帝,似是没听到之前韩绌的命令一般。
看到众卫士的表现,韩绌突然一阵眩晕袭来,一下子摊坐在了软塌上,眼前一阵发黑,好一会才缓过劲来。对着一众御卫无力的挥了挥手,他们如蒙大赦,呼啦一下散了出去,比进来时的速度还快。
待人都退了出去后,封晓鼓着腮帮子走回到之前坐着的位置,一屁股坐上去,大口大口的喘着气,看样子气的不轻。只是背对着皇帝的后背已经全都被汗水打透了。
皇帝和封晓两人就这么坐着,谁也不说话,周围伺候的宫女太监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韩绌闭上眼睛平复了好一会心情,抬头对封晓道:“你耍什么性子?你觉得朕的提议不妥,你可以提出来嘛?怎能如此不分轻重,不顾体面?”
见皇帝给了台阶,封晓也转头对韩绌道:“非是我不顾体面。”说着还用手指了指黄帝手里的册子,接着道:“这册子谁给您的?他要干什么?还有,你们当我是谁?全是政事阁、封疆大吏一级的官员调动,让我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提督来筹谋,说出去不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韩绌揉了揉发胀的额头,开口说道:“你不同意可以商量吗?哪能一言不合甩手走人呢?”
“皇上,这事商量的事情吗?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但是您要的价都到了九天之外了,我还怎么还?”封晓的气还有点不顺的道。
皇帝听完,说道:“我这册子上的人怎么了?这个案子你翻了,政事阁内必定有人落马,腾济源如政事阁顺理成章了,京畿卫戍军镇的镇抚使按理早该调动了,还有礼部尚书田衢肯定成为政事副相,那空出来的位置安排人……”
韩绌指着册子一个一个和封晓解释,但封晓却不等他说完,直接打断道:“皇上,您觉得您这册子上的人事任命,有哪个在国基院里能通过?就算国基院能通过,国柱院能过吗?要是都能通过您找我干嘛啊?您自己下到帝命不就完了吗?”
皇帝被封晓问的有些不自在,心说还不都是你老爹的关系,要不然他这个皇帝怎会当得如此心累。但是牢骚只能在心里发,该说的却只能是:“朕这不是和你商量呢吗?”
“哎……”封晓叹了口气,对皇帝道:“皇上,我不知道这个册子是谁给您的,但是我要告诉您,能给您这个册子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幼稚可笑到极点的政治白痴。”
封晓这话有些重了,但自《皇权内章》颁布之时起,朝堂上有个封文胜把着,各家都安守本分,只要封文胜决议的事,几乎没有办不成的,结果养成了朝野诸公的懒散癖性。如今封文胜去世了,朝堂上没有一个有足够威信和能力的人来镇场子,各家各派都纷纷冒头开始发表声音。但是多年的思维惯性,一旦让这些身居高位的大人们独自决断,居然就出现了如此的政治白痴。
这放在现世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两家合作,一家的要求一百块回报,另一家居然要一千块回报。这要是两家实力相差悬殊,或者诉求多的一方起主导地位也成。但现实情况是主导的一方是以封晓为首的勋贵一派,而从实力对比上看,皇家还要逊色于勋贵派系。这个主张封晓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哪位新上任的政事参相郑欣的主意。
说到郑欣,就不得不说说他老爹前越国公郑荣。这郑荣当初上过私塾,还当过蒙元衙门的书吏,算是大明开国武将中学问较高的一位。后来参与封建明等人的军队,因为战功,建国后被封为了越国公。但是他却算是勋贵里的异类,感情上讲,他和其他武将一同出生入死,结下了很深的袍泽之情。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心里又有着传统读书人的那种愚忠的情节。他会为了当年三公案和皇帝力争,但是也会因为封建明和封文胜对皇权的限制表现出不满。正是这种矛盾的性格,让皇家对分化勋贵体系找到了一丝缝隙。当年三公案之后,别的开国功勋,被杀的被杀,被罢的被罢,他郑荣却仅仅是调离了军队。
郑欣继承了他父亲的忠君思想,他最大的政治理想就是回复宋朝那种皇权至上,但又能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想状态。
恰恰是他这种幼稚的政治理想,将他和皇室捆绑在了一起。但他这种理想毕竟太过幼稚,因为自从封建明建立大明朝之后,就在多方面的限制皇权,而直到封文胜推动《皇权内章》的诞生,绝大部分政治参与者都多多少少的接收到了这方面的实际利益。没有人愿意将到手的利益拱手让人,所以如果要回复皇权,那么他们挑战的就是全天下的利益既得者。
除此之外,由于封家在主持朝政的几十年里,大肆筹建起蒙学堂,将整个大明朝的文化程度硬是拔高了好大一截,大明四十四年礼部做过一个统计,大明版图内,识字人口超过了七成。文化的普及,结果就是如今的百姓已经不像一百多年前的大宋朝那样可以随意愚弄了。
整个政府高层,都还在适应后封文胜时代带来的变化,加上本身政治理想的不切实际,造成了郑欣等人在政治运作上的不成熟。其实不仅仅是郑欣等人,整个朝堂之上,能被称为合格的政治家甚至政客的一个没有,包括学院派。
当初在朝堂之上运作改黄归淮之事的那次朝议,一个个如同黄口小儿般的表现,封晓接到消息之后,内心即对这些个朝堂大佬儿极度失望,他们很多人的表现甚至不如郭岑和韩绰。
封晓从来就没有低估过古人的政治智慧,但是同样也没有高估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