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本人老书《国势》已半解禁,但目前在起点系统内还搜索不到,只能直接通过http://www.qidian.com/Book/1106739.aspx页面点击进入,也可以点击“月影梧桐”作者名进入查看名下作品并跳转,敬请观看,有时间我会陆续更新一些内容,感谢支持。
以河曲部战役结束为标志,罗斯托夫战役的第一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当气温骤降到零下19度,顿河快速封冻甚至可以支持坦克过河之后,罗科索夫斯基指挥顿河方面军疯了一样的冲过冰面向河曲部扑去,但他们已赶不及德军的脚步了,唯一还能做的就是把河曲部苦苦支撑的残余部队解救出来。而瓦图京则狼狈地率领方面军主力部队向顿河方面军靠拢并连成一线,在霍特集群的装甲突袭中,留守顿河对岸的第12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部陷入重围,若不是第6、坦克第5集团军放弃正面进攻任务并拼命救援,此刻瓦图京说不定已在德国战俘营里了。
这次战役的结果给红军上下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们在夏季静默期中推行的所谓整顿与提升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在德军犀利的进攻中一下子就被戳破了,即便红军在兵器、兵力上占了优势,但部队战斗力依然很成问题,纸上优势远远不等于实际作战中的优势,特别是霍特集群灵活多变的战役突击能力和曼施坦因针对河曲部战役泼辣的手术刀解剖战术,都让红军叹为观止,也给红军将领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红军总参谋部的内部讨论中,不止一次有人提出倘若顿河大河曲部这场战役是双方角色、位置互换,红军是绝打不出这种水银泻地、暴风骤雨般进攻套路的,最多只能利用兵力优势一路堆过去——勒热夫突出包围战中已鲜明地展现了这一点,这证明红军在大兵团指挥作战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要向对手学习——尽管战役失败的表现原因是重兵集团进行围困时被敌人外围装甲集群突击干扰而导致。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整理部队、总结教训。
几天之后,红军总参谋部的命令便随即下达,鉴于第12、21集团军被重创,所有部队已打残,撤销有关建制,将12集团军剩余兵力编入西南方面军其余受损部队,将21集团军余部编入第24集团军,整场战役盘点下来发现最后居然是全线展开、持续血战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损失最小。
在战役总结会上,各方面为责任问题而互相争执,罗科索夫斯基认为最大责任应该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叶廖缅科来负,最起码他不该把军舰放进来;而叶廖缅科针锋相对的认为如果没有21集团军的冒进,这场战役根本不会打成这样,惊魂未定、最后几乎以身幸免的瓦图京则把矛头指向布良斯克方面军,认为要不是该方面军没有拖住霍特集群,怎会发生西南方面军后卫被围、最后被迫放弃进攻这件事?而布良斯克方面军也觉得委屈:沃罗涅日方面军落败后,大本营一再要求谨慎应对,谁能料到瓦图京的后卫集团军居然连两天都没能撑住?
但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都知道问题出在谁身上,两人很知趣地一声不吭,事实上也没法说太多了,他们一再要求推迟进攻时间,等待顿河冰冻后再过河——斯大林同志不予采纳,结果导致21集团军和24集团军19万人被包围;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先行剿灭霍特集群再扑向罗斯托夫——斯大林同志再次拒绝,结果导致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崩溃和西南方面军遭到冲击,所有知道战役决策的知情人士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两人。
或许为了掩饰自己的决策,也为了在部下面前辩解,斯大林这次破天荒地没有大发脾气,反而积极张罗起兵力补充来,三周时间内损失了30万部队、500辆坦克的数量虽然大大超过了预计,但也不是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大不了与过去一年的平均消耗水平(每周10万人)接近,这一年多里哪一周不损失10万?这次西南、顿河、斯大林格勒三个方面军建制完整、主力尚存已是非常难得的结果了,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如何开展下一步行动却成了很大的问题。
在听完各方面的意见后,斯大林习惯地进行总结发言:“……前天我接到了一封来信,是51集团军第4机械化军军长瓦西里-沃利斯基少将写给我的,我建议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朱可夫接过了信,信的内容不长,但他看了之后脸色迅速阴沉下来:
<... -->>
Ps:本人老书《国势》已半解禁,但目前在起点系统内还搜索不到,只能直接通过http://www.qidian.com/Book/1106739.aspx页面点击进入,也可以点击“月影梧桐”作者名进入查看名下作品并跳转,敬请观看,有时间我会陆续更新一些内容,感谢支持。
以河曲部战役结束为标志,罗斯托夫战役的第一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当气温骤降到零下19度,顿河快速封冻甚至可以支持坦克过河之后,罗科索夫斯基指挥顿河方面军疯了一样的冲过冰面向河曲部扑去,但他们已赶不及德军的脚步了,唯一还能做的就是把河曲部苦苦支撑的残余部队解救出来。而瓦图京则狼狈地率领方面军主力部队向顿河方面军靠拢并连成一线,在霍特集群的装甲突袭中,留守顿河对岸的第12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部陷入重围,若不是第6、坦克第5集团军放弃正面进攻任务并拼命救援,此刻瓦图京说不定已在德国战俘营里了。
这次战役的结果给红军上下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们在夏季静默期中推行的所谓整顿与提升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在德军犀利的进攻中一下子就被戳破了,即便红军在兵器、兵力上占了优势,但部队战斗力依然很成问题,纸上优势远远不等于实际作战中的优势,特别是霍特集群灵活多变的战役突击能力和曼施坦因针对河曲部战役泼辣的手术刀解剖战术,都让红军叹为观止,也给红军将领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红军总参谋部的内部讨论中,不止一次有人提出倘若顿河大河曲部这场战役是双方角色、位置互换,红军是绝打不出这种水银泻地、暴风骤雨般进攻套路的,最多只能利用兵力优势一路堆过去——勒热夫突出包围战中已鲜明地展现了这一点,这证明红军在大兵团指挥作战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要向对手学习——尽管战役失败的表现原因是重兵集团进行围困时被敌人外围装甲集群突击干扰而导致。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整理部队、总结教训。
几天之后,红军总参谋部的命令便随即下达,鉴于第12、21集团军被重创,所有部队已打残,撤销有关建制,将12集团军剩余兵力编入西南方面军其余受损部队,将21集团军余部编入第24集团军,整场战役盘点下来发现最后居然是全线展开、持续血战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损失最小。
在战役总结会上,各方面为责任问题而互相争执,罗科索夫斯基认为最大责任应该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叶廖缅科来负,最起码他不该把军舰放进来;而叶廖缅科针锋相对的认为如果没有21集团军的冒进,这场战役根本不会打成这样,惊魂未定、最后几乎以身幸免的瓦图京则把矛头指向布良斯克方面军,认为要不是该方面军没有拖住霍特集群,怎会发生西南方面军后卫被围、最后被迫放弃进攻这件事?而布良斯克方面军也觉得委屈:沃罗涅日方面军落败后,大本营一再要求谨慎应对,谁能料到瓦图京的后卫集团军居然连两天都没能撑住?
但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都知道问题出在谁身上,两人很知趣地一声不吭,事实上也没法说太多了,他们一再要求推迟进攻时间,等待顿河冰冻后再过河——斯大林同志不予采纳,结果导致21集团军和24集团军19万人被包围;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先行剿灭霍特集群再扑向罗斯托夫——斯大林同志再次拒绝,结果导致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崩溃和西南方面军遭到冲击,所有知道战役决策的知情人士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两人。
或许为了掩饰自己的决策,也为了在部下面前辩解,斯大林这次破天荒地没有大发脾气,反而积极张罗起兵力补充来,三周时间内损失了30万部队、500辆坦克的数量虽然大大超过了预计,但也不是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大不了与过去一年的平均消耗水平(每周10万人)接近,这一年多里哪一周不损失10万?这次西南、顿河、斯大林格勒三个方面军建制完整、主力尚存已是非常难得的结果了,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如何开展下一步行动却成了很大的问题。
在听完各方面的意见后,斯大林习惯地进行总结发言:“……前天我接到了一封来信,是51集团军第4机械化军军长瓦西里-沃利斯基少将写给我的,我建议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朱可夫接过了信,信的内容不长,但他看了之后脸色迅速阴沉下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