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圣迹仙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洒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名《德经》,总八十一章,合称《道德经》,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
书成,继续向西,尹喜亦为五千精妙所震慑,化身向导,挂冠相随。西出散关,翻过陇山,深入狄夷,先后经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源,越关山而入狄道,此后,过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敦煌等地,足迹踏遍甘肃渭水、洮水、湟水一带。
历经三年后,终于还是回到了临洮(狄道),并在岳麓山筑室而居。每日炼丹访药,谈经讲学,闲来三五好友共聚林间,品评风物,畅怀参玄。如此一过,便又是数十年。
而今,凤鸟来朝,长鸣而去,老子已参透天机,知自己时辰已到,修行圆满了。于是,颔首微笑,召集弟子,聚于台上,讲经末了,立于东山半腰台地,朝洮河西北方向。那里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山,早晨一片光明,傍晚全是阴影。那时人们不分时间,不明方向,天地间阴阳不调。老子以往早上登上东山给徒弟们传授道家真经,可是由于大家不知道时间,徒弟们总是不能按时前来听讲。此时再望此山,老子灵机一动,便对众徒弟们说道:“我在那座山上点一个太极图,让你们掌握时间和方向吧。”于是,他站在神庙大院挥笔向北点画了几笔,从此,此山在早晨的阳光下,山的阴影酷似一个圆形的太极图,而一到下午太阳偏西时,山的阴影又变成了一个反方向的太极图。
老子叫来其弟子与信众,言道:“为师大限之期已到,待我离去后,尔等更应勤苦修炼,广播我道于天下,普救万民于苦海,谨记勿忘!”
众弟子闻听老子此言,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乃上界神仙下凡,金身万世不朽,今出此言,莫非弟子们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老子摆了摆手,又示意众弟子起身,言道:“非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天意既定,不可相悖,尔等记住我的话就是了。”
弟子们还想再劝,被老子挥手止了。
徐甲明白其中事理,急忙吩咐人准备圣水,让老子沐浴,又拿来一套新衣给老子更衣,并牵来青牛。
老子在点完后把笔锋朝天插在了庙院里。挥笔点太极,插笔于庭前,尔后,盘膝端坐于凤台上,安然逝去。
众信徒跪地嚎啕大哭。老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少年哭他,就像哭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们都非常怀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恩大德,因此,大家都悲不自胜。
这时秦佚前来吊丧,大哭了几声就要了。老聘的弟子们说:“您不是老聘先生的朋友吗?”秦佚说:“是的。”“那么这样吊丧,合适吗?”秦佚说:“合适,起初我以为他是得道的圣人,现在知道不是的。刚才我去吊唁的时候,看见老人哭,好像哭自已的孩子,少年人哭,好像哭自已的母亲。他们所以如此,其中必有本不来想来吊唁而来吊唁的,本不想痛哭而痛哭的。这是违背天然发泄过分的感罚。该来的时候,老聘先生应时而生,该离开的时候,老聘先生顺理而死。安然地应时而顺理,悲哀欢乐就不能进入心中。古人把这叫做天帝解除倒悬之苦。”)邻人听完他的话后,好像都有点领悟了,于是又问道:“既然你不悲哀,为什么又要哭三声呢?”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并不是因为悲哀,是在与老聃辞别呢。一号,是说他的出生合乎自然之理;二号是说他的死也是合乎自然之理;三号是说他所传授的自然无为的道理也是合乎自然之理。老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合乎自然的道理,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众人听完以后,都说秦佚是老子真正的朋友,故推举他为老子写了悼文:“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秦佚诵完悼文,此时,灿烂的晨光熠熠生辉,与山中云海交织一起,老君顶、混元石、北斗台矗立云端,相映成趣,松柏青翠油亮如洗,空中仙鹤盘旋,凤凰和鸣,梅花鹿在橡木林间跳跃,彩蝶于百花丛中成群飞舞,整个老岳麓山便幻化如神仙境界。
就在众人赞叹之时,老子竟似乎醒来,身子端坐飘起。
原来老子不觉合上眼后,便惚惚的睡去,遂悠悠荡荡,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老子知是到了天界,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却听得有个声音:“李耳,你不可独自前来天宫,莫忘你下凡使命还没完成,快回去率领生肖等起来。”
于是老子便就在众人赞叹之时醒来,随即身子端坐飘起,向身后众弟子慈祥的笑了笑,然后稳稳落入青牛背上,牛头站立灰鼠,由徐甲牵引,率领众生肖及花猫、灰狼、狐狸、猎豹等,在一片五彩霞光中朝平台边山崖缓缓飘移而去,奔往天宫。
秦佚等众信众猛然觉醒,只看到白发白须、倒骑青牛的老子身形依然停留在坐化台上,只是愈来愈小,直至渐渐消失。而远处又见老子骑着青牛,头上灵光闪闪,脚下祥云缭绕,百鸟飞翔于四周,飘然飞腾,越升越高,慢慢消失在一片辉煌的霞光中。
秦佚等众信众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未逝,乃上界神仙下凡,今飞升天庭,万世不朽!”
老子飞升后,为了纪念老子,后人将老子飞升之地后名凤台,以凤凰来降得名,亦称超然台,后建超然书院。“超然”二字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亦与道家太虚境的意境暗合。
老子挥笔点太极之山,位于洮河西面约五公里,与众不同,原本早晨一片光明,下午却完全阴暗,老子笔画太极图,使之有阴有阳,以后此山晨阴暮阳,晨明暮暗,后人名之曰“太极山”。
而在老子插笔之处,后人建起一座笔峰塔,内绘老君骑鹤飞升登斜塔的传说,是超然书院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檐角铜铃随风自动,声音清明,宛若一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回声。
“老子英魂,伏惟尚飨”,伴随着祭文的结束,上万人虔诚地鞠躬,以此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膜拜。
此后每年三月廿八,临洮县都会举行公祭老子大典,并日益得到各界的参与和关注。岳麓山为老子晚年隐居之地,凤台为老子飞升之所的观念,已经越发深入人心。
老子飞升后,也为后人登临岳麓山增添了许多遐想。
沿绿树成荫的石阶而上,水榭、毓秀亭、伏龙阁、畅怀亭、一览亭等独具特色的建筑飞檐流丹、画阁回廊,典雅别致。半山腰便是老子飞升的“凤台”和超然书院。岳麓之巅,则是蜀汉大将姜维点兵之处--姜维墩。
“岳麓山八景”,即琴台飞瀑、惠桥映月、文峰夕照、戎疆风雪、雾沟伏冰、凤台春晓、三月黄花、古柳隐罩。每逢节假日、庙会节,旅游观光者数以万计,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岳麓山亭台简介毓秀亭老子出关在岳麓山讲道,一日,在此处仰观巍巍岳麓山,俯视滚滚洮河水,对随行的弟子情不自禁地赞叹说:“此地山灵水秀,真胜景也!”后人建毓秀亭纪念老子,毓秀二字,含钟灵毓秀之意。伏龙阁《史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后,对弟子们称赞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意思是说:我今天见到了老子,觉得老子好象龙一样。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和弟子们在此处对奕谈说,修身养性。老子飞升之后,后人建伏龙阁纪念。”“伏龙”二字,典出《史记》,含有隐藏之龙的意思。畅怀亭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带领随行的弟子以及前来问道的朋友,来到此处,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畅怀交流悟道修德的经验和体会。后来,便建畅怀亭以纪念。悬亭老子当时登上此处时,曾对随行的弟子们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此处便成为老子和弟子谈道的地点之一。老子飞升后,人们便建悬亭以纪念。“悬亭”二字,即言此亭悬空建起,又含《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意。“凤台”凤台又称超然台,相传是老子讲道并且飞升处。“超然“之名,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据《狄道州志》卷十一载: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从东而来,洄环左右,与溪水交汇,泠泠作响,且有花草树木掩映,小鸟回翔。夏秋之交,台上观之,恍如御风而游太虚。这种记载与老子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非常吻合。凤台,光绪九年重建,至今仍然掩映在梧桐树的浓荫之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含“有凤来仪”之意。
老子飞升后,岳麓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仙山,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顶礼膜拜。
后人赋诗赞曰:
白发白须非俗身,倒骑青牛一仙尊,
燕处超然点太极,凤台飞升隔陇闻。
洒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名《德经》,总八十一章,合称《道德经》,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
书成,继续向西,尹喜亦为五千精妙所震慑,化身向导,挂冠相随。西出散关,翻过陇山,深入狄夷,先后经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源,越关山而入狄道,此后,过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敦煌等地,足迹踏遍甘肃渭水、洮水、湟水一带。
历经三年后,终于还是回到了临洮(狄道),并在岳麓山筑室而居。每日炼丹访药,谈经讲学,闲来三五好友共聚林间,品评风物,畅怀参玄。如此一过,便又是数十年。
而今,凤鸟来朝,长鸣而去,老子已参透天机,知自己时辰已到,修行圆满了。于是,颔首微笑,召集弟子,聚于台上,讲经末了,立于东山半腰台地,朝洮河西北方向。那里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山,早晨一片光明,傍晚全是阴影。那时人们不分时间,不明方向,天地间阴阳不调。老子以往早上登上东山给徒弟们传授道家真经,可是由于大家不知道时间,徒弟们总是不能按时前来听讲。此时再望此山,老子灵机一动,便对众徒弟们说道:“我在那座山上点一个太极图,让你们掌握时间和方向吧。”于是,他站在神庙大院挥笔向北点画了几笔,从此,此山在早晨的阳光下,山的阴影酷似一个圆形的太极图,而一到下午太阳偏西时,山的阴影又变成了一个反方向的太极图。
老子叫来其弟子与信众,言道:“为师大限之期已到,待我离去后,尔等更应勤苦修炼,广播我道于天下,普救万民于苦海,谨记勿忘!”
众弟子闻听老子此言,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乃上界神仙下凡,金身万世不朽,今出此言,莫非弟子们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老子摆了摆手,又示意众弟子起身,言道:“非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天意既定,不可相悖,尔等记住我的话就是了。”
弟子们还想再劝,被老子挥手止了。
徐甲明白其中事理,急忙吩咐人准备圣水,让老子沐浴,又拿来一套新衣给老子更衣,并牵来青牛。
老子在点完后把笔锋朝天插在了庙院里。挥笔点太极,插笔于庭前,尔后,盘膝端坐于凤台上,安然逝去。
众信徒跪地嚎啕大哭。老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少年哭他,就像哭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们都非常怀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恩大德,因此,大家都悲不自胜。
这时秦佚前来吊丧,大哭了几声就要了。老聘的弟子们说:“您不是老聘先生的朋友吗?”秦佚说:“是的。”“那么这样吊丧,合适吗?”秦佚说:“合适,起初我以为他是得道的圣人,现在知道不是的。刚才我去吊唁的时候,看见老人哭,好像哭自已的孩子,少年人哭,好像哭自已的母亲。他们所以如此,其中必有本不来想来吊唁而来吊唁的,本不想痛哭而痛哭的。这是违背天然发泄过分的感罚。该来的时候,老聘先生应时而生,该离开的时候,老聘先生顺理而死。安然地应时而顺理,悲哀欢乐就不能进入心中。古人把这叫做天帝解除倒悬之苦。”)邻人听完他的话后,好像都有点领悟了,于是又问道:“既然你不悲哀,为什么又要哭三声呢?”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并不是因为悲哀,是在与老聃辞别呢。一号,是说他的出生合乎自然之理;二号是说他的死也是合乎自然之理;三号是说他所传授的自然无为的道理也是合乎自然之理。老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合乎自然的道理,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众人听完以后,都说秦佚是老子真正的朋友,故推举他为老子写了悼文:“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秦佚诵完悼文,此时,灿烂的晨光熠熠生辉,与山中云海交织一起,老君顶、混元石、北斗台矗立云端,相映成趣,松柏青翠油亮如洗,空中仙鹤盘旋,凤凰和鸣,梅花鹿在橡木林间跳跃,彩蝶于百花丛中成群飞舞,整个老岳麓山便幻化如神仙境界。
就在众人赞叹之时,老子竟似乎醒来,身子端坐飘起。
原来老子不觉合上眼后,便惚惚的睡去,遂悠悠荡荡,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老子知是到了天界,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却听得有个声音:“李耳,你不可独自前来天宫,莫忘你下凡使命还没完成,快回去率领生肖等起来。”
于是老子便就在众人赞叹之时醒来,随即身子端坐飘起,向身后众弟子慈祥的笑了笑,然后稳稳落入青牛背上,牛头站立灰鼠,由徐甲牵引,率领众生肖及花猫、灰狼、狐狸、猎豹等,在一片五彩霞光中朝平台边山崖缓缓飘移而去,奔往天宫。
秦佚等众信众猛然觉醒,只看到白发白须、倒骑青牛的老子身形依然停留在坐化台上,只是愈来愈小,直至渐渐消失。而远处又见老子骑着青牛,头上灵光闪闪,脚下祥云缭绕,百鸟飞翔于四周,飘然飞腾,越升越高,慢慢消失在一片辉煌的霞光中。
秦佚等众信众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未逝,乃上界神仙下凡,今飞升天庭,万世不朽!”
老子飞升后,为了纪念老子,后人将老子飞升之地后名凤台,以凤凰来降得名,亦称超然台,后建超然书院。“超然”二字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亦与道家太虚境的意境暗合。
老子挥笔点太极之山,位于洮河西面约五公里,与众不同,原本早晨一片光明,下午却完全阴暗,老子笔画太极图,使之有阴有阳,以后此山晨阴暮阳,晨明暮暗,后人名之曰“太极山”。
而在老子插笔之处,后人建起一座笔峰塔,内绘老君骑鹤飞升登斜塔的传说,是超然书院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檐角铜铃随风自动,声音清明,宛若一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回声。
“老子英魂,伏惟尚飨”,伴随着祭文的结束,上万人虔诚地鞠躬,以此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膜拜。
此后每年三月廿八,临洮县都会举行公祭老子大典,并日益得到各界的参与和关注。岳麓山为老子晚年隐居之地,凤台为老子飞升之所的观念,已经越发深入人心。
老子飞升后,也为后人登临岳麓山增添了许多遐想。
沿绿树成荫的石阶而上,水榭、毓秀亭、伏龙阁、畅怀亭、一览亭等独具特色的建筑飞檐流丹、画阁回廊,典雅别致。半山腰便是老子飞升的“凤台”和超然书院。岳麓之巅,则是蜀汉大将姜维点兵之处--姜维墩。
“岳麓山八景”,即琴台飞瀑、惠桥映月、文峰夕照、戎疆风雪、雾沟伏冰、凤台春晓、三月黄花、古柳隐罩。每逢节假日、庙会节,旅游观光者数以万计,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岳麓山亭台简介毓秀亭老子出关在岳麓山讲道,一日,在此处仰观巍巍岳麓山,俯视滚滚洮河水,对随行的弟子情不自禁地赞叹说:“此地山灵水秀,真胜景也!”后人建毓秀亭纪念老子,毓秀二字,含钟灵毓秀之意。伏龙阁《史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后,对弟子们称赞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意思是说:我今天见到了老子,觉得老子好象龙一样。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和弟子们在此处对奕谈说,修身养性。老子飞升之后,后人建伏龙阁纪念。”“伏龙”二字,典出《史记》,含有隐藏之龙的意思。畅怀亭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带领随行的弟子以及前来问道的朋友,来到此处,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畅怀交流悟道修德的经验和体会。后来,便建畅怀亭以纪念。悬亭老子当时登上此处时,曾对随行的弟子们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此处便成为老子和弟子谈道的地点之一。老子飞升后,人们便建悬亭以纪念。“悬亭”二字,即言此亭悬空建起,又含《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意。“凤台”凤台又称超然台,相传是老子讲道并且飞升处。“超然“之名,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据《狄道州志》卷十一载: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从东而来,洄环左右,与溪水交汇,泠泠作响,且有花草树木掩映,小鸟回翔。夏秋之交,台上观之,恍如御风而游太虚。这种记载与老子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非常吻合。凤台,光绪九年重建,至今仍然掩映在梧桐树的浓荫之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含“有凤来仪”之意。
老子飞升后,岳麓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仙山,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顶礼膜拜。
后人赋诗赞曰:
白发白须非俗身,倒骑青牛一仙尊,
燕处超然点太极,凤台飞升隔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