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目。
“不急,不急,”他转过身来看着崔季舒,“诸事妥贴,你心里也是知道的。”
崔季舒笑道,“大王说的是,大王是得道多助。”他看起来确实是没有着急的意思。
高澄无意中抬起头向远处扫了一眼,发现有人向这边急急奔来。他原本想问崔季舒的话没再说下去。
“大王,有书信。”一个着两裆铠武士装扮的军官手里捧着一支镶雕羽的桦木箭跑来。声到人到,已经单膝跪下来将箭捧上。
高澄拿来羽箭,将上面绑缚的一份帛书取下来,随手就展开来看。只有一句话,“要事询问,城外相见。”落款是“兰陵萧氏”。
高澄拿着帛书看,没说话。
崔季舒站在他身侧也把帛书上的内容看得清清楚楚。他暗中抬头窥见高澄神色里好像在动什么脑筋。
这字写得大气又精巧,再加上“兰陵萧氏”的落款,崔季舒早想到一个人。他相信高澄肯定也想到了。
其实崔季舒并不觉得意外。自从上次数年前随高澄出使到建康他就看出来了:梁国天子佞佛,太子软弱又混沌,太孙年纪小,溧阳公主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诗词乐舞的女郎了。
高澄把帛书握在手里,“叔正尔与我同去。”说着就沿着马道向下城墙的石梯处走去。
崔季舒赶紧跟上来。
长社城外,颖河边上不远的地方,溧阳公主萧琼琚盯着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兰京讲的,高澄是怎么一脚把侯和踹到颖河里,然后站在岸上看着,任其沉入河中淹死。她总觉得这个人不是她认识的高澄。
信武将军羊鹍在稍远的地方提马漫步逡巡。他身后也看不到有别的侍卫。公主吩咐说人多反而容易引人注目,况且多几十人、少几十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羊舜华先看到,远处有人骑着马向这边而来。看方向应该就是从长社城出来的。等到近了看出来是两骑,再近一些就能看清楚,正是高澄和崔季舒。
她倒有点惊讶。没想到高澄来得这么快,而且只有崔季舒跟着,没有别人。
羊舜华慢慢走近还在盯着颖河想心事的萧琼琚身边,轻声低语提醒,“公主,魏国渤海王来了。”同时她仔细扫视高澄身后长社城的情景。
萧琼琚像是猛然惊醒,立刻转身抬头向远处眺望。果然看到辫发披散,身着袴褶的高澄正骑马而来,转眼就到了她眼前。
高澄也看到了颖河边上的萧琼琚和羊舜华,两个人为了不引人注目,都是男装。只是春日晴好,天气适宜,用不着再着狐裘了。
数年不见,这眼前正值青春年华的男子却怎么看都不是记忆里那个少年,不得不让人感叹时光易逝。少年时那种洒脱和狂放已经没了踪影,眼前人虽然还是倾国倾城的美颜,那双绿眸子却再也不是清澈见底的,幽深得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高澄走过来,直奔萧琼琚。
崔季舒早就止了步,停在他身后远一些的地方。
萧琼琚倒没犹豫,也迎上来。
羊舜华没跟上来。她下意识地抚了抚腰里。她今日是士子装扮,没有带剑,但带了匕首。那把从来不离身的匕首还是高澄所赠。
“渤海王见信即来,吾多谢大王。事关重要,不得不私下约见,大王见谅。”萧琼琚略略一拱手。
“公主既然说是要事,不妨直言,不必如此客气。”高澄也一拱手。
萧琼琚转过身向颖河边走去。
高澄跟在她后面。然后走到她身边,两个人并肩慢行。
崔季舒远远望着,心里颇有感叹。怎么都没想到高澄和萧氏有今日这样的见面。
羊舜华看着两个人从她身边走过,一直走到了河边沿岸的斜坡上又向下面走去。
萧琼琚止步转过身来,“侯景的帛书里讲渤海王凌逼功臣,阴害大将……”
“公主特约相见,不会是来质问我吧?”高澄打断了她。“你都信以为真吗?”
萧琼琚没想到他这么盛气凌人,而且看得出来并不是有意的,想来是如此习惯了。她突然觉得,大魏天子说不定是怎么受这权臣的轻慢。
元善见,她同时想起这个人。
看来侯景说高澄凌逼他,也不是完全没有的事。
“渤海王怎么如此不能容人?”萧琼琚极其不快道,“我何曾说过我相信侯景?从前渤海王和侯景的事是魏国家事,与梁国无关。我今日请王相见也不是为了管渤海王和侯景的恩怨。既然渤海王这么不耐烦,便恕我直言:王杀了侯景之子,看样子王是有意逼得侯景不得不叛魏国。如今侯景要降梁国,此人奸诡之徒,必成祸患,王就忍心看着此人遗害梁国吗?”
高澄倒没想到一个深闺女郎把他的心思看得这么清楚。但听她这么说怎么都觉得很刺心。最终还是耐着性子道,“公主说的不错,此人奸诡之徒。前事已过,我也不想和公主解释。但并不是我逼得他叛国,是他早生了叛国之心,我又如何能留住?杀他儿子倒是我无奈之中的任性了。公主要是觉得他将遗害,我倒不知道梁国难道真要收了这个魏的叛臣而奉其为重臣,加以高职吗?梁若如此,想必是要取巧,又如何能责怪魏国?盟约尚在,七皇子湘东王就在邺城,梁国却要如此不管不顾地趋利而弃信,我又能如之奈何?还要受公主的遣责。公主究竟意欲何为?”
他语气里满是委屈。是啊,背盟的背盟,叛国的叛国……自从他父亲献武王高欢薨逝之后,独木难支的滋味他是体会得够多了。
萧琼琚盯着高澄那双绿眸子一时心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本她是一腔怨责,觉得责任都在高澄身上。现在听他这么一辩解,又觉得责任其实不在高澄身上。
“渤海王误解了我的意思……”她犹豫着说了一句。
“公主误解我,我也不敢分辩,受的委屈多了,不在乎再多这些。”高澄好像有点赌气。
萧琼琚心里不舒服,倒不好劝他了,又觉得自己冤枉了他,歉疚得很。两个人安静了一刻,终于还是萧琼琚先问道,“事到如今,渤海王想怎么办?”她语气缓和了很多。
“国中本就不安定,”高澄叹道,“又出了侯景的事,现在内忧变外患了。连公主都责备我,还不知道梁天子怎么怨恨我。只是侯景的事,我也实在是力不从心。公主可有什么办法?”
萧琼琚几乎要心疼他了。但听高澄这么问,便把自己心里原先想好的办法说出来。“渤海王要是有意,不妨和梁国一起除了侯景这个祸患,岂不是两国都安静了?”
目。
“不急,不急,”他转过身来看着崔季舒,“诸事妥贴,你心里也是知道的。”
崔季舒笑道,“大王说的是,大王是得道多助。”他看起来确实是没有着急的意思。
高澄无意中抬起头向远处扫了一眼,发现有人向这边急急奔来。他原本想问崔季舒的话没再说下去。
“大王,有书信。”一个着两裆铠武士装扮的军官手里捧着一支镶雕羽的桦木箭跑来。声到人到,已经单膝跪下来将箭捧上。
高澄拿来羽箭,将上面绑缚的一份帛书取下来,随手就展开来看。只有一句话,“要事询问,城外相见。”落款是“兰陵萧氏”。
高澄拿着帛书看,没说话。
崔季舒站在他身侧也把帛书上的内容看得清清楚楚。他暗中抬头窥见高澄神色里好像在动什么脑筋。
这字写得大气又精巧,再加上“兰陵萧氏”的落款,崔季舒早想到一个人。他相信高澄肯定也想到了。
其实崔季舒并不觉得意外。自从上次数年前随高澄出使到建康他就看出来了:梁国天子佞佛,太子软弱又混沌,太孙年纪小,溧阳公主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诗词乐舞的女郎了。
高澄把帛书握在手里,“叔正尔与我同去。”说着就沿着马道向下城墙的石梯处走去。
崔季舒赶紧跟上来。
长社城外,颖河边上不远的地方,溧阳公主萧琼琚盯着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兰京讲的,高澄是怎么一脚把侯和踹到颖河里,然后站在岸上看着,任其沉入河中淹死。她总觉得这个人不是她认识的高澄。
信武将军羊鹍在稍远的地方提马漫步逡巡。他身后也看不到有别的侍卫。公主吩咐说人多反而容易引人注目,况且多几十人、少几十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羊舜华先看到,远处有人骑着马向这边而来。看方向应该就是从长社城出来的。等到近了看出来是两骑,再近一些就能看清楚,正是高澄和崔季舒。
她倒有点惊讶。没想到高澄来得这么快,而且只有崔季舒跟着,没有别人。
羊舜华慢慢走近还在盯着颖河想心事的萧琼琚身边,轻声低语提醒,“公主,魏国渤海王来了。”同时她仔细扫视高澄身后长社城的情景。
萧琼琚像是猛然惊醒,立刻转身抬头向远处眺望。果然看到辫发披散,身着袴褶的高澄正骑马而来,转眼就到了她眼前。
高澄也看到了颖河边上的萧琼琚和羊舜华,两个人为了不引人注目,都是男装。只是春日晴好,天气适宜,用不着再着狐裘了。
数年不见,这眼前正值青春年华的男子却怎么看都不是记忆里那个少年,不得不让人感叹时光易逝。少年时那种洒脱和狂放已经没了踪影,眼前人虽然还是倾国倾城的美颜,那双绿眸子却再也不是清澈见底的,幽深得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高澄走过来,直奔萧琼琚。
崔季舒早就止了步,停在他身后远一些的地方。
萧琼琚倒没犹豫,也迎上来。
羊舜华没跟上来。她下意识地抚了抚腰里。她今日是士子装扮,没有带剑,但带了匕首。那把从来不离身的匕首还是高澄所赠。
“渤海王见信即来,吾多谢大王。事关重要,不得不私下约见,大王见谅。”萧琼琚略略一拱手。
“公主既然说是要事,不妨直言,不必如此客气。”高澄也一拱手。
萧琼琚转过身向颖河边走去。
高澄跟在她后面。然后走到她身边,两个人并肩慢行。
崔季舒远远望着,心里颇有感叹。怎么都没想到高澄和萧氏有今日这样的见面。
羊舜华看着两个人从她身边走过,一直走到了河边沿岸的斜坡上又向下面走去。
萧琼琚止步转过身来,“侯景的帛书里讲渤海王凌逼功臣,阴害大将……”
“公主特约相见,不会是来质问我吧?”高澄打断了她。“你都信以为真吗?”
萧琼琚没想到他这么盛气凌人,而且看得出来并不是有意的,想来是如此习惯了。她突然觉得,大魏天子说不定是怎么受这权臣的轻慢。
元善见,她同时想起这个人。
看来侯景说高澄凌逼他,也不是完全没有的事。
“渤海王怎么如此不能容人?”萧琼琚极其不快道,“我何曾说过我相信侯景?从前渤海王和侯景的事是魏国家事,与梁国无关。我今日请王相见也不是为了管渤海王和侯景的恩怨。既然渤海王这么不耐烦,便恕我直言:王杀了侯景之子,看样子王是有意逼得侯景不得不叛魏国。如今侯景要降梁国,此人奸诡之徒,必成祸患,王就忍心看着此人遗害梁国吗?”
高澄倒没想到一个深闺女郎把他的心思看得这么清楚。但听她这么说怎么都觉得很刺心。最终还是耐着性子道,“公主说的不错,此人奸诡之徒。前事已过,我也不想和公主解释。但并不是我逼得他叛国,是他早生了叛国之心,我又如何能留住?杀他儿子倒是我无奈之中的任性了。公主要是觉得他将遗害,我倒不知道梁国难道真要收了这个魏的叛臣而奉其为重臣,加以高职吗?梁若如此,想必是要取巧,又如何能责怪魏国?盟约尚在,七皇子湘东王就在邺城,梁国却要如此不管不顾地趋利而弃信,我又能如之奈何?还要受公主的遣责。公主究竟意欲何为?”
他语气里满是委屈。是啊,背盟的背盟,叛国的叛国……自从他父亲献武王高欢薨逝之后,独木难支的滋味他是体会得够多了。
萧琼琚盯着高澄那双绿眸子一时心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本她是一腔怨责,觉得责任都在高澄身上。现在听他这么一辩解,又觉得责任其实不在高澄身上。
“渤海王误解了我的意思……”她犹豫着说了一句。
“公主误解我,我也不敢分辩,受的委屈多了,不在乎再多这些。”高澄好像有点赌气。
萧琼琚心里不舒服,倒不好劝他了,又觉得自己冤枉了他,歉疚得很。两个人安静了一刻,终于还是萧琼琚先问道,“事到如今,渤海王想怎么办?”她语气缓和了很多。
“国中本就不安定,”高澄叹道,“又出了侯景的事,现在内忧变外患了。连公主都责备我,还不知道梁天子怎么怨恨我。只是侯景的事,我也实在是力不从心。公主可有什么办法?”
萧琼琚几乎要心疼他了。但听高澄这么问,便把自己心里原先想好的办法说出来。“渤海王要是有意,不妨和梁国一起除了侯景这个祸患,岂不是两国都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