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骆宾王的到来让李显吓了一跳,在看到身形佝偻满面风霜的骆宾王之后,李显只觉得自己脑袋里那初唐四杰的风流形象顿时崩塌了四分之一,骆宾王大概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清秀少年,当然说美男子也算不上的,只是五官端正而已,大概是近些年来东躲西藏过的不太如意,所以看上去老了很多。
李显再也没想到这位居然还能囫囵个的出来,当初徐敬业谋反,骆宾王作为那份檄书的作者是受到朝野瞩目的,李显记得当时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眼见起兵不成就直接砍了己方的二十五个主要人物,带着二十五颗头颅投降了,当时说里面就有骆宾王的首级。
现在骆宾王突然又冒了出来,李显生怕是别人冒认,不过冒认骆宾王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还会背上很大的政治包袱,并不十分划算,所以当时李显也是大半都相信了。
等检查过后,李显看了骆宾王证明身份的文书,虽然是多年以前的,但是也更可信一点,连忙让人好好将他安置了,安置之后李显也叹了口气,这年头不是文学家都能当好官的,骆宾王这个人大概是太正义了,所以在官场混的太艰难了,这样的人去任实职不太合适,李显开始思考给他安排一个闲职。
毕竟骆宾王一直在拥护李唐皇室,如今冒着风险从藏身之地跑到了长安,李显不能不照顾一下这位,然后骆宾王就奉上了一份上书,这份上书是直接给李显的,李显本来以为他要自荐为官,结果就接到了对方要求给皇帝找老师的上书。
李显看到骆宾王的上书这才反应过来,坏了,忘记给李重义安排老师了!当然这也不怪他,之前李重义的老师不是李显就是郑玘,要是让李重义当个太子吧,李显还能记得给他配个太傅之类的,然而人家都当皇帝了,这个老师的身份算什么?而且老师也不是能随便找的,李重义如今十一岁正是重塑三观的时候,万一被别人引歪了,那他和郑玘这么多年的教育岂不是白费了?
不过骆宾王说的也很对,李显想了想转头跟郑玘说:“给你加个太傅的衔吧。”
李重义是皇帝不是太子,在唐朝的官职之中其实是有太师,太傅,太保三个职位的,只不过这三个职位太过重要,轻易不会设置,现在正好是时候。
郑玘提醒道:“别忘了你自己,娄相也要有个位置才好。”
这都不是事儿,于是李显过去跟李重义说了一下,李重义立马同意让人诏书发出去,娄师德进太师,郑玘进太傅,李显……头上就多了个太保的名号,只不过这只是他要保证自己对李重义的思想教育能够插得进手,还要在找几个人真正的给李重义讲课才行。
毕竟如今娄师德在外面跟大食死磕,郑玘身为宰相忙了个底朝天,李显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个人都没什么功夫跟他讲课。
不过骆宾王虽然是才子,李显也没打算让他去教李重义,皇帝可以文采不好不会写诗也没什么,但是万万不能变成榆木脑袋,骆宾王在朝堂之上混的这么艰难,真让他一朝去当皇帝的老师,只怕没过两天就被人给弄下来了。
李显有些同情骆宾王转眼就给他请了个闲职回来:朝议大夫。因为骆宾王没啥突出的政治事迹,倒是诗文写的不错,李显就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不是很高正五品下阶,却也比他之前的官职要好很多了。
骆宾王十分感激李显,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过的贫困交加,晚年也不知何去何从,如今李显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就是让他养老的意思了。
骆宾王今年已经七十一了,李显看着他身体似乎不太好,想想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谋反然后逃亡估计路上的日子也不好过,不过李显看他独个前来,以为是他不放心便温言问道:“老翁亲友如今都在何方?我派人将他们接到长安同老翁一家团圆吧。”
骆宾王听了之后不由得老泪横流:“臣的家人……都已亡故。”
骆宾王当年能够逃走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太过匆忙凌乱,家人在路上就失散了,等他跑到西边安定下来之后也曾经打探过家人行踪,最后得到的结果十分不好,家里人都被抓了起来,因为他谋反的缘故,他的家人也没别的好说的了,皇室谋反还能留一条命被贬为庶人流放,他这种就是只能是一死一户口本了。
李显听了之后心下恻然,一边给骆宾王选了处好的房子送给他,一边安排了侍婢小厮都是按照他的品级来定的,骆宾王新下感激更甚,甚至还写了几篇诗文称赞李显。
骆宾王当官的本事不行,但是他写诗作文的水平可是一等一的高,而且也是士人认证的,大概因为他人品好的关系,他说李显好,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就真的觉得李显好了,于是长安又来了一波人过来投奔。
李显心里松了口气,该说是善有善报吗?虽然他一开始只是可怜骆宾王,却不想他那糊了一半的名声又给转回来了,李显眼睛转了转就去找骆宾王问道:“不知老翁可愿将自身所学授与别人?”
骆宾王听了之后连忙摆手,自嘲笑道:“我这一生须臾蹉跎,有哪里能够为人师表?”
李显微微一笑:“老翁为天下读书人典范,乃我辈楷模,书院之中学子望眼欲穿只盼老翁能不吝赐教。”
别的不说,如果能学到骆宾王写文作诗的本事,文科在文采这方面那就不用担心了,至于时政方面那只能是看个人的领悟能力,这个有老师教却未必还能教好了。
骆宾王听了之后颇为心动,他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当官,然而学成文武艺买与帝王家,他既文采斐然也是想要在官场上一展身手的,如今熄了那个心思,想了想若是能够教书育人也是不错。
李显开开心心的将骆宾王介绍到了梅花书院,一时之间梅花书院也门庭若市了起来——一开始这地方就是李显为了培养那些有潜力的孤儿用的,到了后来因为他当上了摄政王这里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些普通平民家或者是富商家的孩子也给送了过来,而骆宾王来了之后,很多读书人也都愿意过来了。
骆宾王日子过的滋润起来,还给李显推荐了三个人:富嘉谟、吴少微以及谷倚。这三个人在后世名声并不如骆宾王大,但是在当下他们却是和骆宾王其名的文学大家,被称为北京三杰,尤其是富嘉谟和吴少微写的诗作更是被并称为吴富体。
不过大概是文辞华丽的人在政治道路上都不太顺利,这三个人的生平经历不如骆宾王坎坷,却也并不十分顺遂,官职不是很大,因为年纪也不小了,上进心没有年轻时那样强,在看到骆宾王寄来的书信之后思考了一下梅花书院的来历,也就带着包袱直接跑到了李显那里。
李显同样收留了两个人,赐给了他们房子,这两个人比较幸运家当什么的都带出来了,所以也不用李显过多安置。
休战之后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渐渐的开始有了不同的景象,长安这边旧族门阀都隐隐靠拢了过来,而洛阳那边则是各种新贵,大概还是跟出身有关系,旧族门阀都看不惯武曌很久了,只是之前没得选,现在终于有的选了,赶紧过来吧。
而对于李显光明正大的从自己这边挖人的举动,武曌也没办法,那些人要么就是一个人光杆司令无牵无挂,要么就是居家迁移,还有一些没有居家迁移的是因为人家是世家!所谓的世家就是地盘贼大人口贼多,虽然被武曌打击了这么多年,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因为一个人迁怒整个家族,如果真的这样的话……洛阳的朝廷就也要空一半了。
“压制世家果然任重而道远。”武曌叹了口气说道:“只是不知长安那边作何打算?”
武玄辉说道:“只怕要多有掣肘了。”
从太宗开始到武曌一直走在打压世家的道路上,成效也是有的,只是不知道李显抗不扛得住?洛阳很多新贵都在等着看长安的笑话,那些世家他们了解的很,都是一副你不用我就不是明君的嘴脸,当然也有好一点的世家人家埋头苦干真的凭本事往上走,还有一些除了个姓氏基本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偏偏还想要大块的蛋糕,武曌这么务实的人能留他们?滚吧你们,大周不需要你们来指手画脚。
这些人只能愤愤不平的去长安了,结果……到了长安也碰了一鼻子的灰!首先摄政王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皇帝也不是他们能够随便见的,他们能够见到的大多都是从李显的摄政王府提拔上去的,这些人大多出身不是特别好,很多都是梅花书院出来的,没有背景就只能依靠摄政王或者郑相,他们的立场还用说吗?
武曌好歹还要想想朝堂平衡,一些没啥本事但是不能赶走的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了,但是李显这边比武曌那边还干脆,手上没有真本事的一概都不要,虽然... -->>
骆宾王的到来让李显吓了一跳,在看到身形佝偻满面风霜的骆宾王之后,李显只觉得自己脑袋里那初唐四杰的风流形象顿时崩塌了四分之一,骆宾王大概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清秀少年,当然说美男子也算不上的,只是五官端正而已,大概是近些年来东躲西藏过的不太如意,所以看上去老了很多。
李显再也没想到这位居然还能囫囵个的出来,当初徐敬业谋反,骆宾王作为那份檄书的作者是受到朝野瞩目的,李显记得当时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眼见起兵不成就直接砍了己方的二十五个主要人物,带着二十五颗头颅投降了,当时说里面就有骆宾王的首级。
现在骆宾王突然又冒了出来,李显生怕是别人冒认,不过冒认骆宾王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还会背上很大的政治包袱,并不十分划算,所以当时李显也是大半都相信了。
等检查过后,李显看了骆宾王证明身份的文书,虽然是多年以前的,但是也更可信一点,连忙让人好好将他安置了,安置之后李显也叹了口气,这年头不是文学家都能当好官的,骆宾王这个人大概是太正义了,所以在官场混的太艰难了,这样的人去任实职不太合适,李显开始思考给他安排一个闲职。
毕竟骆宾王一直在拥护李唐皇室,如今冒着风险从藏身之地跑到了长安,李显不能不照顾一下这位,然后骆宾王就奉上了一份上书,这份上书是直接给李显的,李显本来以为他要自荐为官,结果就接到了对方要求给皇帝找老师的上书。
李显看到骆宾王的上书这才反应过来,坏了,忘记给李重义安排老师了!当然这也不怪他,之前李重义的老师不是李显就是郑玘,要是让李重义当个太子吧,李显还能记得给他配个太傅之类的,然而人家都当皇帝了,这个老师的身份算什么?而且老师也不是能随便找的,李重义如今十一岁正是重塑三观的时候,万一被别人引歪了,那他和郑玘这么多年的教育岂不是白费了?
不过骆宾王说的也很对,李显想了想转头跟郑玘说:“给你加个太傅的衔吧。”
李重义是皇帝不是太子,在唐朝的官职之中其实是有太师,太傅,太保三个职位的,只不过这三个职位太过重要,轻易不会设置,现在正好是时候。
郑玘提醒道:“别忘了你自己,娄相也要有个位置才好。”
这都不是事儿,于是李显过去跟李重义说了一下,李重义立马同意让人诏书发出去,娄师德进太师,郑玘进太傅,李显……头上就多了个太保的名号,只不过这只是他要保证自己对李重义的思想教育能够插得进手,还要在找几个人真正的给李重义讲课才行。
毕竟如今娄师德在外面跟大食死磕,郑玘身为宰相忙了个底朝天,李显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个人都没什么功夫跟他讲课。
不过骆宾王虽然是才子,李显也没打算让他去教李重义,皇帝可以文采不好不会写诗也没什么,但是万万不能变成榆木脑袋,骆宾王在朝堂之上混的这么艰难,真让他一朝去当皇帝的老师,只怕没过两天就被人给弄下来了。
李显有些同情骆宾王转眼就给他请了个闲职回来:朝议大夫。因为骆宾王没啥突出的政治事迹,倒是诗文写的不错,李显就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不是很高正五品下阶,却也比他之前的官职要好很多了。
骆宾王十分感激李显,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过的贫困交加,晚年也不知何去何从,如今李显给了他这么一个职衔就是让他养老的意思了。
骆宾王今年已经七十一了,李显看着他身体似乎不太好,想想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谋反然后逃亡估计路上的日子也不好过,不过李显看他独个前来,以为是他不放心便温言问道:“老翁亲友如今都在何方?我派人将他们接到长安同老翁一家团圆吧。”
骆宾王听了之后不由得老泪横流:“臣的家人……都已亡故。”
骆宾王当年能够逃走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太过匆忙凌乱,家人在路上就失散了,等他跑到西边安定下来之后也曾经打探过家人行踪,最后得到的结果十分不好,家里人都被抓了起来,因为他谋反的缘故,他的家人也没别的好说的了,皇室谋反还能留一条命被贬为庶人流放,他这种就是只能是一死一户口本了。
李显听了之后心下恻然,一边给骆宾王选了处好的房子送给他,一边安排了侍婢小厮都是按照他的品级来定的,骆宾王新下感激更甚,甚至还写了几篇诗文称赞李显。
骆宾王当官的本事不行,但是他写诗作文的水平可是一等一的高,而且也是士人认证的,大概因为他人品好的关系,他说李显好,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就真的觉得李显好了,于是长安又来了一波人过来投奔。
李显心里松了口气,该说是善有善报吗?虽然他一开始只是可怜骆宾王,却不想他那糊了一半的名声又给转回来了,李显眼睛转了转就去找骆宾王问道:“不知老翁可愿将自身所学授与别人?”
骆宾王听了之后连忙摆手,自嘲笑道:“我这一生须臾蹉跎,有哪里能够为人师表?”
李显微微一笑:“老翁为天下读书人典范,乃我辈楷模,书院之中学子望眼欲穿只盼老翁能不吝赐教。”
别的不说,如果能学到骆宾王写文作诗的本事,文科在文采这方面那就不用担心了,至于时政方面那只能是看个人的领悟能力,这个有老师教却未必还能教好了。
骆宾王听了之后颇为心动,他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当官,然而学成文武艺买与帝王家,他既文采斐然也是想要在官场上一展身手的,如今熄了那个心思,想了想若是能够教书育人也是不错。
李显开开心心的将骆宾王介绍到了梅花书院,一时之间梅花书院也门庭若市了起来——一开始这地方就是李显为了培养那些有潜力的孤儿用的,到了后来因为他当上了摄政王这里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些普通平民家或者是富商家的孩子也给送了过来,而骆宾王来了之后,很多读书人也都愿意过来了。
骆宾王日子过的滋润起来,还给李显推荐了三个人:富嘉谟、吴少微以及谷倚。这三个人在后世名声并不如骆宾王大,但是在当下他们却是和骆宾王其名的文学大家,被称为北京三杰,尤其是富嘉谟和吴少微写的诗作更是被并称为吴富体。
不过大概是文辞华丽的人在政治道路上都不太顺利,这三个人的生平经历不如骆宾王坎坷,却也并不十分顺遂,官职不是很大,因为年纪也不小了,上进心没有年轻时那样强,在看到骆宾王寄来的书信之后思考了一下梅花书院的来历,也就带着包袱直接跑到了李显那里。
李显同样收留了两个人,赐给了他们房子,这两个人比较幸运家当什么的都带出来了,所以也不用李显过多安置。
休战之后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渐渐的开始有了不同的景象,长安这边旧族门阀都隐隐靠拢了过来,而洛阳那边则是各种新贵,大概还是跟出身有关系,旧族门阀都看不惯武曌很久了,只是之前没得选,现在终于有的选了,赶紧过来吧。
而对于李显光明正大的从自己这边挖人的举动,武曌也没办法,那些人要么就是一个人光杆司令无牵无挂,要么就是居家迁移,还有一些没有居家迁移的是因为人家是世家!所谓的世家就是地盘贼大人口贼多,虽然被武曌打击了这么多年,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因为一个人迁怒整个家族,如果真的这样的话……洛阳的朝廷就也要空一半了。
“压制世家果然任重而道远。”武曌叹了口气说道:“只是不知长安那边作何打算?”
武玄辉说道:“只怕要多有掣肘了。”
从太宗开始到武曌一直走在打压世家的道路上,成效也是有的,只是不知道李显抗不扛得住?洛阳很多新贵都在等着看长安的笑话,那些世家他们了解的很,都是一副你不用我就不是明君的嘴脸,当然也有好一点的世家人家埋头苦干真的凭本事往上走,还有一些除了个姓氏基本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偏偏还想要大块的蛋糕,武曌这么务实的人能留他们?滚吧你们,大周不需要你们来指手画脚。
这些人只能愤愤不平的去长安了,结果……到了长安也碰了一鼻子的灰!首先摄政王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皇帝也不是他们能够随便见的,他们能够见到的大多都是从李显的摄政王府提拔上去的,这些人大多出身不是特别好,很多都是梅花书院出来的,没有背景就只能依靠摄政王或者郑相,他们的立场还用说吗?
武曌好歹还要想想朝堂平衡,一些没啥本事但是不能赶走的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了,但是李显这边比武曌那边还干脆,手上没有真本事的一概都不要,虽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