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炼钢铁 (2/2)
爱看文学 www.2kwx.com,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资金。”
“如今高昌看似收入剧增,但架不住花钱的地方多,其中光是学堂建设还得再投入近十万贯,因此哪怕财政暴涨了不少,这钱还是不够花。”
“回大人,在下支持都尉之议绝非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宋繇冷静分析道:“老大人光顾着计算每月的税赋收入,却忘了再过个把月,高昌还有一笔巨额收入即将到账。”
“有吗?老夫怎么不知道?”杨翰一头雾水道。
“大人难道忘了如今是什么月份了吗?”宋繇提醒道。
“八月啊,怎么啦?”杨翰不明所以道。
“老大人,木棉快熟了!”经宋繇提醒,卫朔一下子想到了木棉。
一想到高昌遍地种植的木棉,再一想到外界对棉布的巨大需求,杨翰这才想明白为何宋繇会有底气支持卫朔大炼钢铁。
……
经过一个月准备,到了公元386年九月中旬,卫朔期待依旧的炼钢作坊终于投产。
与此同时,数名参与筹建炼钢作坊的工匠也被卫太守府授予大匠师称号,除了家人享受免税特权外,其后代还可以免费进学。
这些优待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工匠们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让来自各地的工匠们一下子对高昌充满了归属感。
“都尉,到地方了。”
刚一进入作坊内,就听得锻打钢铁的声音,水车转动发出的吱吱声,一股脑的在他耳边响起。随着一团团蒸汽弥散在作坊内,卫朔就感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汗水瞬间像泉水一般哗哗往下淌。
这座炼钢作坊既结合了古今优势,又吸取了东西方特长。
首先,该作坊引入了流水线作业,大量节约了人力。
其次,在作坊内水力机械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减少对人力的需求,这点对人力资源不足的高昌而言十分重要。
最后,在作坊内并不拘泥于一种炼钢法,灌钢法易于大量生产,遂被广泛用来制作需求量最大的制式装备;而来自波斯、笈多帝国的工匠带来的坩埚钢技术,虽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但可以用来生产高强度钢,以满足有特殊需求的零部件。
“作坊一年大概可产多少斤钢铁?”
一名大匠师指着远处忙碌的人群道:“回大人,不算产量极少的坩埚炼钢法,未来一年内仅仅是采用灌钢法的炼钢炉都要建五座。其中一座炉子每天可产三十斤钢铁,只要铁料供应没有问题,一年下来大约可产五万多斤钢铁。”
卫朔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点儿钢产量(才五十四吨)放在后世屁都不是,任何一家乡镇级别的钢铁厂其年产量都足以甩这座‘手工作坊’几条街。
但放在公元四世纪初,这座‘手工作坊’一旦成功投产,从钢铁产量乃至质量看,其都是西北一带首屈一指的大型托拉斯。
听了大匠师介绍过钢产量,一直跟在卫朔身后默默观察的宋繇突然开口道:“若是之前有人告诉繇,说在偏僻的高昌有一座大型炼钢作坊,其年产量已赶上太康盛世年间炼钢作坊的平均产量,那在下一定会嗤之以鼻。”
“宋县令有所不知,本作坊的产量之所以高,主要是采取了新式炼钢法,抛弃了以往以木炭为原料的炼钢技术,采用本地煤炭为主要原料。此举大大提高了炉内温度,加快了铁融化的速度,进而提高了炼钢效率。”
“再加上作坊内使用了大量水力机械和流水线作业,这些都是炼钢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直接原因。”
宋繇点点头,颇为感慨道:“没想到一直为当地百姓引以为害的地下火自燃,竟是可供取暖、炼钢的宝贝!若非都尉大人指点,也不知这些宝贝不知何时才会被人发现、利用。”
资金。”
“如今高昌看似收入剧增,但架不住花钱的地方多,其中光是学堂建设还得再投入近十万贯,因此哪怕财政暴涨了不少,这钱还是不够花。”
“回大人,在下支持都尉之议绝非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宋繇冷静分析道:“老大人光顾着计算每月的税赋收入,却忘了再过个把月,高昌还有一笔巨额收入即将到账。”
“有吗?老夫怎么不知道?”杨翰一头雾水道。
“大人难道忘了如今是什么月份了吗?”宋繇提醒道。
“八月啊,怎么啦?”杨翰不明所以道。
“老大人,木棉快熟了!”经宋繇提醒,卫朔一下子想到了木棉。
一想到高昌遍地种植的木棉,再一想到外界对棉布的巨大需求,杨翰这才想明白为何宋繇会有底气支持卫朔大炼钢铁。
……
经过一个月准备,到了公元386年九月中旬,卫朔期待依旧的炼钢作坊终于投产。
与此同时,数名参与筹建炼钢作坊的工匠也被卫太守府授予大匠师称号,除了家人享受免税特权外,其后代还可以免费进学。
这些优待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工匠们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让来自各地的工匠们一下子对高昌充满了归属感。
“都尉,到地方了。”
刚一进入作坊内,就听得锻打钢铁的声音,水车转动发出的吱吱声,一股脑的在他耳边响起。随着一团团蒸汽弥散在作坊内,卫朔就感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汗水瞬间像泉水一般哗哗往下淌。
这座炼钢作坊既结合了古今优势,又吸取了东西方特长。
首先,该作坊引入了流水线作业,大量节约了人力。
其次,在作坊内水力机械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减少对人力的需求,这点对人力资源不足的高昌而言十分重要。
最后,在作坊内并不拘泥于一种炼钢法,灌钢法易于大量生产,遂被广泛用来制作需求量最大的制式装备;而来自波斯、笈多帝国的工匠带来的坩埚钢技术,虽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但可以用来生产高强度钢,以满足有特殊需求的零部件。
“作坊一年大概可产多少斤钢铁?”
一名大匠师指着远处忙碌的人群道:“回大人,不算产量极少的坩埚炼钢法,未来一年内仅仅是采用灌钢法的炼钢炉都要建五座。其中一座炉子每天可产三十斤钢铁,只要铁料供应没有问题,一年下来大约可产五万多斤钢铁。”
卫朔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点儿钢产量(才五十四吨)放在后世屁都不是,任何一家乡镇级别的钢铁厂其年产量都足以甩这座‘手工作坊’几条街。
但放在公元四世纪初,这座‘手工作坊’一旦成功投产,从钢铁产量乃至质量看,其都是西北一带首屈一指的大型托拉斯。
听了大匠师介绍过钢产量,一直跟在卫朔身后默默观察的宋繇突然开口道:“若是之前有人告诉繇,说在偏僻的高昌有一座大型炼钢作坊,其年产量已赶上太康盛世年间炼钢作坊的平均产量,那在下一定会嗤之以鼻。”
“宋县令有所不知,本作坊的产量之所以高,主要是采取了新式炼钢法,抛弃了以往以木炭为原料的炼钢技术,采用本地煤炭为主要原料。此举大大提高了炉内温度,加快了铁融化的速度,进而提高了炼钢效率。”
“再加上作坊内使用了大量水力机械和流水线作业,这些都是炼钢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直接原因。”
宋繇点点头,颇为感慨道:“没想到一直为当地百姓引以为害的地下火自燃,竟是可供取暖、炼钢的宝贝!若非都尉大人指点,也不知这些宝贝不知何时才会被人发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