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微信思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比如,小米目前对微信运营的定位更多是一个服务型产品,主要是提供客服以及电商购买功能,而不是纯自媒体的内容营销。黎万强对此的看法是,将服务视为一种能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营销。
小米得出的结论是,关注小米官方微信号的粉丝,多是真正关心小米产品的用户,他们的需求不是花里胡哨的营销内容,而是提供产品信息、查询物流订单、购买小米产品等服务性内容。
小米对微信的运营除了做事件活动营销,目前主要看重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对客服的分流支持,二是提高服务的有效转化率,而绝不是粉丝数量。截至目前,小米已经拥有约2000人的客服团队,提供7×24小时的在线服务,除了400热线以及网页客服,小米将微博和微信的客服团队都放在社交媒体部门。该组织架构设计的初衷是用户在哪来,小米的服务就做到哪里,由此也可以分流传统客服的压力。
法则3:用微信把服务做好,用户就会来买东西
钟雨飞的经验是:一旦你把微信服务做好了,树立起好的口碑,很多用户就会通过微信渠道来购买产品,这是微博所不具有的价值。
小米在2013年年中就上线了自己的微信客服后台系统,在此之前,80万的粉丝数量让后台消息回复的压力很大,很难做到一一人工回复。
通过跟微信官方的合作,打通微信公众号的API结构,小米开发了专门的客服后台,可以做到多客服同时在线,随机分配用户发来的服务需求,而整个解决用户问题的流程全部做到了信息可视化。
小米还想了各种办法来提升微信客服的智能化水平,比如设置关键词回复,做尽可能详细的使用引导等。2013年,小米的微信公众号收到的消息量超过5000万条,其中人工回复的仅占10%。目前,小米有8人的微信客服,要处理各种海量的用户查询与互动已经绰绰有余。
与此同时,小米尽量也在用产品化的思路丰富微信后台的功能,比如它开发了自己的随机抽奖平台,让小米在微信上的抽奖活动做到很公正,并能将整个抽奖过程拍成视频,发到小米论坛给用户看。
此外,小米微信运营团队也会随时针对热点调整自定义菜单,把微信自定义菜单视为一个活的产品。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他们制作了“激战世界杯”的一级菜单,点击后的二级菜单提供了包括每日签到、立即投注、积分商城、积分排行榜以及绑定帐号送积分等细分功能,该产品设计主要思路除了邀请用户一起玩转世界杯,还做一些周边产品的销售。
更重要的是小米微信公众号的下一步将是做好会员身份的识别打通,以及CRM服务,并逐步构建出一个涉及小米网、微博、微信、QQ空间等多平台的大会员服务体系。
法则4:没有尖叫,再怎么做营销都没有用
从0粉丝到现在的500多万粉丝,小米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对于小米微信团队的“惊艳”表现,黎万强却表现得很淡定,“很多企业学小米只是学了皮毛,如果不是产品思维,也不是用户思维,更没有尖叫,再怎么做营销都没有用”。
黎万强从未给团队设定过这样的KPI指标,他更重视客服和转化率。目前小米对微信的运营除了做事件活动营销,更看重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对客服的分流支持,二是提高服务的有效转化率,而绝不是粉丝数量。
目前企业微信运营中依然存在一个怪现象,不少人依然在用运营自媒体订阅号的方式,用各种高荷尔蒙、无底线卖萌、密集广告信息轰炸等方式,来做企业微信服务号的运营。于是,粉丝数与阅读转化率成为企业最重要的KPI 指标,纯为为上头条而头条的冲动,压过了用做好服务黏住用户的运营本分。这些都不是用产品思维做社会化媒体运营的思路,无法制造出好的互联网产品,自然无法让用户保持长期关注。综合来看,粉丝经济只是企业进行系统性运营的一个结果,很多时候它无法刻意预设,只能是不断引导、迭代,而一切看上去四两拨千斤的打法,最终还需要回到企业的产品、服务和战略层面。
所以,小米的粉丝经济并没有过分讨巧、不可外传的秘密,而是一场事关风口、口碑、参与感、产品思维等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运营策略,本身也是一个令人尖叫的互联网产品。
/> 比如,小米目前对微信运营的定位更多是一个服务型产品,主要是提供客服以及电商购买功能,而不是纯自媒体的内容营销。黎万强对此的看法是,将服务视为一种能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营销。
小米得出的结论是,关注小米官方微信号的粉丝,多是真正关心小米产品的用户,他们的需求不是花里胡哨的营销内容,而是提供产品信息、查询物流订单、购买小米产品等服务性内容。
小米对微信的运营除了做事件活动营销,目前主要看重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对客服的分流支持,二是提高服务的有效转化率,而绝不是粉丝数量。截至目前,小米已经拥有约2000人的客服团队,提供7×24小时的在线服务,除了400热线以及网页客服,小米将微博和微信的客服团队都放在社交媒体部门。该组织架构设计的初衷是用户在哪来,小米的服务就做到哪里,由此也可以分流传统客服的压力。
法则3:用微信把服务做好,用户就会来买东西
钟雨飞的经验是:一旦你把微信服务做好了,树立起好的口碑,很多用户就会通过微信渠道来购买产品,这是微博所不具有的价值。
小米在2013年年中就上线了自己的微信客服后台系统,在此之前,80万的粉丝数量让后台消息回复的压力很大,很难做到一一人工回复。
通过跟微信官方的合作,打通微信公众号的API结构,小米开发了专门的客服后台,可以做到多客服同时在线,随机分配用户发来的服务需求,而整个解决用户问题的流程全部做到了信息可视化。
小米还想了各种办法来提升微信客服的智能化水平,比如设置关键词回复,做尽可能详细的使用引导等。2013年,小米的微信公众号收到的消息量超过5000万条,其中人工回复的仅占10%。目前,小米有8人的微信客服,要处理各种海量的用户查询与互动已经绰绰有余。
与此同时,小米尽量也在用产品化的思路丰富微信后台的功能,比如它开发了自己的随机抽奖平台,让小米在微信上的抽奖活动做到很公正,并能将整个抽奖过程拍成视频,发到小米论坛给用户看。
此外,小米微信运营团队也会随时针对热点调整自定义菜单,把微信自定义菜单视为一个活的产品。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他们制作了“激战世界杯”的一级菜单,点击后的二级菜单提供了包括每日签到、立即投注、积分商城、积分排行榜以及绑定帐号送积分等细分功能,该产品设计主要思路除了邀请用户一起玩转世界杯,还做一些周边产品的销售。
更重要的是小米微信公众号的下一步将是做好会员身份的识别打通,以及CRM服务,并逐步构建出一个涉及小米网、微博、微信、QQ空间等多平台的大会员服务体系。
法则4:没有尖叫,再怎么做营销都没有用
从0粉丝到现在的500多万粉丝,小米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对于小米微信团队的“惊艳”表现,黎万强却表现得很淡定,“很多企业学小米只是学了皮毛,如果不是产品思维,也不是用户思维,更没有尖叫,再怎么做营销都没有用”。
黎万强从未给团队设定过这样的KPI指标,他更重视客服和转化率。目前小米对微信的运营除了做事件活动营销,更看重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对客服的分流支持,二是提高服务的有效转化率,而绝不是粉丝数量。
目前企业微信运营中依然存在一个怪现象,不少人依然在用运营自媒体订阅号的方式,用各种高荷尔蒙、无底线卖萌、密集广告信息轰炸等方式,来做企业微信服务号的运营。于是,粉丝数与阅读转化率成为企业最重要的KPI 指标,纯为为上头条而头条的冲动,压过了用做好服务黏住用户的运营本分。这些都不是用产品思维做社会化媒体运营的思路,无法制造出好的互联网产品,自然无法让用户保持长期关注。综合来看,粉丝经济只是企业进行系统性运营的一个结果,很多时候它无法刻意预设,只能是不断引导、迭代,而一切看上去四两拨千斤的打法,最终还需要回到企业的产品、服务和战略层面。
所以,小米的粉丝经济并没有过分讨巧、不可外传的秘密,而是一场事关风口、口碑、参与感、产品思维等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运营策略,本身也是一个令人尖叫的互联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