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乡巴佬的想法 (1/2)
800小说网 2kwx.com,工业霸主德意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30年开始的扩军备战受到国内反对势力的不断挚肘,结果只能小步慢跑。总以为苏联人会给那些反对派势力留点面子的,没想到很快就在波兰打了这些人的脸。
以德国目前的陆军员额,远远不能满足苏联冒失进军增加的近千公里边防线,霍夫曼领导下的统战部只能根据事态的变化重新调整部署,争取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东部。
从地图上看,华沙在苏联的控制下就象一把直接捅向德国心脏的尖刀,但是,德国人也将自己形象地比喻成了刀鞘。在这一地区,苏联要么不放一兵一卒,以免时刻处于德国的包围之中,要么以重兵防守,确保这里会是一个坚固的中间堡垒。所以,苏联人还是选择在布列斯特驻扎了重兵。
德国的“格勒纳事件”释放出一种信号,诏示着即将有重大事件发生。被集中关押的反对派人士,也的确不冤,他们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境外势力的不少好处,也披着“和平”的外衣做一些对德国政局极其不利的事情。
麦克斯受邀参加了几起审判,这才恍然大悟。虽然他自始至终都不太喜欢格勒纳这个人,但在这起“肃敌”事件上,明确认为格勒纳还是有功之人。
“肃敌”一方面封住了国内反对势力的悠悠之口,另一方面也让英、美、苏等国的潜伏人员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埃里克用非常强硬的手段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暂时清静的执政环境,也让国外势力成为了盲人瞎马。如此一来,苏联内部开始出现权利的角逐,在所谓的公平竞争中闹得乌烟瘴气。规则是人制订的,然而,人们也在撕裂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微不足道的信任。
通过肃敌之后,德国的政令更加畅通,人们对所谓的民主开始表示怀疑、并一步步疏远。1934年6月,国会大厦正式通过了总统终生制的有关条款,埃里克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而名义上的国家政权领导人汉斯·路德,虽然挂着总理的头衔,却成了类似于俾斯麦那样的角色。
德意志联邦一系列宪法修改获得了民众的大力支持,但在外界看来,无不在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埃里克的权利在与日俱增,甚至在这样的操作中培植了一位永远不倒的土皇帝。
民间终于是有了些许察觉,可惜为时已晚,好在埃里克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独裁,因此,只要求埃里克不辜负民众的期望就行。
在繁忙的商界,德国境内的大型企业都在做着细微的调整,尤其是与埃里克政府签订过相关合同的军工企业,都开始瞄准国防和国家军队的需要,同时积蓄产能,让企业在非常时期也能做到暴发式增长。
1930年的时候,德国全年的坦克生产数量不足千台,这还是包括外贸订单在内的数据。1931年,因为企业惯性思维,导致产能变化不大。1932年,埃里克一怒之下,对全国军工企业施行无差别整改,此后的生产便达到了年产3000余辆的水平,不过,仍旧被外贸订单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为了有效遏制苏联的西进步伐,1933年初,德国以国防军采购价向芬兰提供了最新的四号E外贸型坦克,这种装备了步兵炮的坦克符合芬兰的国情、地形和极寒天气需要,毕竟芬兰只需要的只是迟滞苏联的正面进攻,在层层阻击中等待德国的大部队的驰援。
相比芬兰,苏联方面的一线坦克基本上都是以德国技术为前提、经过部份改进后进行大批量生产的。随着德、苏两国国际政治分岐的摊牌,德国驻苏专家、技术人员和精密机床等设备的拆迁,使得苏联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面临生产性灾荒,掀起了部份工厂的倒闭... -->>
1930年开始的扩军备战受到国内反对势力的不断挚肘,结果只能小步慢跑。总以为苏联人会给那些反对派势力留点面子的,没想到很快就在波兰打了这些人的脸。
以德国目前的陆军员额,远远不能满足苏联冒失进军增加的近千公里边防线,霍夫曼领导下的统战部只能根据事态的变化重新调整部署,争取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东部。
从地图上看,华沙在苏联的控制下就象一把直接捅向德国心脏的尖刀,但是,德国人也将自己形象地比喻成了刀鞘。在这一地区,苏联要么不放一兵一卒,以免时刻处于德国的包围之中,要么以重兵防守,确保这里会是一个坚固的中间堡垒。所以,苏联人还是选择在布列斯特驻扎了重兵。
德国的“格勒纳事件”释放出一种信号,诏示着即将有重大事件发生。被集中关押的反对派人士,也的确不冤,他们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境外势力的不少好处,也披着“和平”的外衣做一些对德国政局极其不利的事情。
麦克斯受邀参加了几起审判,这才恍然大悟。虽然他自始至终都不太喜欢格勒纳这个人,但在这起“肃敌”事件上,明确认为格勒纳还是有功之人。
“肃敌”一方面封住了国内反对势力的悠悠之口,另一方面也让英、美、苏等国的潜伏人员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埃里克用非常强硬的手段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暂时清静的执政环境,也让国外势力成为了盲人瞎马。如此一来,苏联内部开始出现权利的角逐,在所谓的公平竞争中闹得乌烟瘴气。规则是人制订的,然而,人们也在撕裂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微不足道的信任。
通过肃敌之后,德国的政令更加畅通,人们对所谓的民主开始表示怀疑、并一步步疏远。1934年6月,国会大厦正式通过了总统终生制的有关条款,埃里克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而名义上的国家政权领导人汉斯·路德,虽然挂着总理的头衔,却成了类似于俾斯麦那样的角色。
德意志联邦一系列宪法修改获得了民众的大力支持,但在外界看来,无不在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埃里克的权利在与日俱增,甚至在这样的操作中培植了一位永远不倒的土皇帝。
民间终于是有了些许察觉,可惜为时已晚,好在埃里克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独裁,因此,只要求埃里克不辜负民众的期望就行。
在繁忙的商界,德国境内的大型企业都在做着细微的调整,尤其是与埃里克政府签订过相关合同的军工企业,都开始瞄准国防和国家军队的需要,同时积蓄产能,让企业在非常时期也能做到暴发式增长。
1930年的时候,德国全年的坦克生产数量不足千台,这还是包括外贸订单在内的数据。1931年,因为企业惯性思维,导致产能变化不大。1932年,埃里克一怒之下,对全国军工企业施行无差别整改,此后的生产便达到了年产3000余辆的水平,不过,仍旧被外贸订单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为了有效遏制苏联的西进步伐,1933年初,德国以国防军采购价向芬兰提供了最新的四号E外贸型坦克,这种装备了步兵炮的坦克符合芬兰的国情、地形和极寒天气需要,毕竟芬兰只需要的只是迟滞苏联的正面进攻,在层层阻击中等待德国的大部队的驰援。
相比芬兰,苏联方面的一线坦克基本上都是以德国技术为前提、经过部份改进后进行大批量生产的。随着德、苏两国国际政治分岐的摊牌,德国驻苏专家、技术人员和精密机床等设备的拆迁,使得苏联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面临生产性灾荒,掀起了部份工厂的倒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