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大明193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9集 这不是演习
向小强先去昌平侯府拜访了郑恭寅,跟他聊了聊拜会辽阳公主的事,并简单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他料想的一样,郑恭寅对向小强对他如此开诚布公很满意,听了向小强的道理后,觉得的确如此。郑恭寅是一心希望人民卫队快速壮大的,而且希望向小强跟他越走越近才好。
郑恭寅也觉得向小强现在很需要帮助,满口答应资金、人手等方面的问题,他会尽力向陛下进言,帮助解决。而且他看来,向小强去拉辽阳公主这条线,乍一看很愚蠢,但仔细分析下来竟是好处远大于坏处。大明希望她来避难,一方面是想拿她当旗杆,大收政治上的好处,另一方面,十四格格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大清帝国半数以上的机密都在她脑子里,大明正愁如何让她合作呢,如果向小强一个人的名义,先试着和她合作,那她为大明所用、或者吐出清朝的一部分秘密,就可以期待了。
至于东厂,现在皇室扶植出一个人民卫队,就是为了手边有一只好用的军队,同时也是制衡东厂和沈氏内阁。所以指望东厂能真心帮助人民卫队,那就是与虎谋皮。粘杆处和东厂一样,都是大而全的机构,情报功夫内外兼修。因此,十四格格这个人才就越发的重要。
郑恭寅也认为很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跟陛下谈一谈,便和向小强驱车入宫,把想法和朱佑榕谈了一下。朱佑榕对舅舅很是信任,对向小强也颇为欣赏,当即大大咧咧地点头,说她有数了。
向小强看到御花园里不少禁卫军来来去去的,抬着一口口箱子,上贴着封条,小心翼翼的,一脸严肃,旁边还有数倍的禁卫军,紧握冲锋枪,盯着这些箱子,如临大敌。几个老学究,白发苍苍,戴着花镜,颤巍巍地清点着数目,用毛笔在箱子上写着字。
朱佑榕拢着手,站在石阶上,呆呆地望着这一切。
郑恭寅在一旁叹道:
“这是最后一批了吧?要打仗了,这些东西不能再放在宫里了,这都要装火车运到南方去。先运到杭州,不行的话还要运到四川。唉,这都是我们大明朝的宝贝啊。”
朱佑榕轻声道:
“不只是我们大明朝的宝贝,这是我们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精华……”
向小强看着这些沉甸甸的箱子,上面的黑漆字写着:
殷商-青铜饕餮纹尊……西周-青铜兽面纹方鼎……战国-铜错金曾侯乙编钟-第56号甬钟……大明-宣德错金索耳铜炉……唐-鎏金坐藏佛造像……宋-羊脂玉松柏人物笔架……大明-翡翠丹凤花瓶……
还有一些密封很好的钢板箱,每只箱子旁都有几个禁卫军紧张地守着。箱子上更是写着价值连城的字眼:
宋-汝窑-青灰釉香炉……元-青花刀马人海碗……大明-景德镇官窑青瓷笔洗……大明-景德镇官窑青花梅瓶……
朱佑榕望着箱子上这些字眼,带着些骄傲地说:
“宋代的汝窑真品,如今世界上只有67件半……日本现存1件、美国现存3件、英国王室收藏4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北京紫禁城有半件残器……剩下的58件,全在我这里。”
然后,她喉中滚了滚,竟有些哽咽地道:
“它们从没出过这么远的门……这一路运去四川,路途遥远……列祖列宗传下来的东西,不知会不会在我手中有损毁……”
向小强望着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也感叹不已。他知道在二十一世纪,单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一直是中国瓷器创造的。真难想象,这些后世故宫里的国宝,现在都是朱佑榕的私人财产。看来北明沦亡之前,应该是把北京皇宫里的东西尽量的南运了。要不然肯定会向后世那样,紫禁城的珍宝全部便宜了满清。
向小强轻叹道:
“陛下,您什么时候走?”
“我不走。”
向小强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佑榕望着天空,很坚定地道:
“我不会离开南京的。我是大明的天子,大明天子从来都是跟国都共存亡的。”
郑恭寅摇摇头,无奈地道:
“唉,我们已经劝说过无数次了,没用啊……”
不会吧……这是朱佑榕吗?这还是那个娇生惯养的朱佑榕吗?
向小强相当意外。“天子守国门”,的确是大明的传统。没想到到了20世纪的今天,这份传统还保留着。清军三百多个师已经压在对岸了,还有列车炮。朱佑榕留守南京,是坚信南京守得住?还是真的抱定了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
如果是后者,向小强真的要仰慕这个少女的骨气了。
但是,皇帝不走,他这个人民卫队司令也是走不了了……向小强感到一阵彻骨的寒。
……
从皇宫出来,向小强坐在车里,望着窗外拖家带口往城外火车站涌去的平民。很多有钱人汽车上捆满了行李,按着喇叭,在人流中慢慢爬行。还有一些步行的太太小姐们,怀里抱着小狗小猫,身后的家丁们扛着行李……
昨晚新内阁宣布开通几趟列车,供南京愿意离开的市民南迁。老人和儿童是一定要走的,还有在南京城里不担任要紧职务的妇女也可以撤离。从今天早上开始,南京就到处可见这种逃难的人流了。
街上到处都是家人离别的景象。儿子送别父母、丈夫送别妻子、父母送别孩子……一对对、一群群,抱在一起哭。
路边一个父亲,用力从小女儿手中夺走大绒毛熊,扔在一旁,不顾女儿大哭,硬是把她塞在已经满当当的小汽车里……街上,到处是这种被丢弃的绒毛玩具、布娃娃,还有散开的被褥、棉袄……
街边高大的银行门口,突然冲出二十多个荷枪实弹的宪兵,一字排开。银行里两个兵抬着沉重的钢板箱出来,搬上一辆军卡……然后又是一箱……
向小强知道,箱子里是金条。现在南京和上海的所有黄金,都正往南方转运。
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搞出来的吗?
他摇摇头,自我安慰道,自己带队北上救人,只不过是给了满清一个借口罢了。那个广武皇帝能政变上位,就是要打定主意南侵的。没有自己这个事,也会找出别的借口。甚至会制造一个什么“事件”来当借口。
但,这导火索毕竟是自己点燃的,现在后果终于压到自己身上了。他和朱佑榕,一个主使者,一个执行者。朱佑榕这个小女孩都有勇气留下来承担这个责任,他向小强身为大男人,又有什么可害怕、可抱怨的呢?
尽管这样想了,向小强仍是感到手脚冰冷,冷汗不断渗出后背,手一直在轻轻的抖。
……
又过去了三天。
南京城里该撤的人都撤的差不多了,现在连白天街上都是空荡荡的,已经看不到老人和小孩了。留在这里的平民都是有重要岗位的。街上稀稀落落的行人中,女性的比例也大大减少。
到了晚上,这座城市几乎一片漆黑。秦淮河畔的霓虹灯也不亮了,那些游船画舫、青楼夜总会已经好几天都不开了。大街上黑洞洞的,两侧的楼房没几扇窗户亮灯了,只有路灯静静的亮着。一队队巡逻的宪兵,整齐的脚步回荡在街道上。
从清朝动员到现在已经十天了。总动员后这么久还不打仗,世界各国都很不适应。大家都在猜测清朝是不是真的想打仗。各国都在猜测,清朝广武皇帝动员只是为了做做样子,搪塞一下日本。毕竟面对南明如此坚强的长江防线,清朝皇帝可能也没有信心……
但是另一种反对的意见是,十天以来,集结在长江北岸的清军只增不减,从动员前的约100万常备军,到现在的350万大军,平均每天增加25万人。这么强的集结,实在不像是不愿打的样子。
至于什么时候打?分析家认为,这几百万大军压境,每天耗费的军费都是天文数字。要是真拖上半个月一个月的,就是富庶的南明也耗不起。所以要打的话,就这几天了……
至于英国,大家都明白,英国不会为了一个远在天边的盟友而挽袖子助拳的。南明能期望得到的,也就是一些援助,经济上的、技术上的、外交上的。现在整个欧洲,不,应该说整个西方,除了德国和意大利,都患上了战争恐惧症,1914-1918年的战争留给他们太多的恐怖回忆。现在是别人不打到自己头上,... -->>
第9集 这不是演习
向小强先去昌平侯府拜访了郑恭寅,跟他聊了聊拜会辽阳公主的事,并简单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他料想的一样,郑恭寅对向小强对他如此开诚布公很满意,听了向小强的道理后,觉得的确如此。郑恭寅是一心希望人民卫队快速壮大的,而且希望向小强跟他越走越近才好。
郑恭寅也觉得向小强现在很需要帮助,满口答应资金、人手等方面的问题,他会尽力向陛下进言,帮助解决。而且他看来,向小强去拉辽阳公主这条线,乍一看很愚蠢,但仔细分析下来竟是好处远大于坏处。大明希望她来避难,一方面是想拿她当旗杆,大收政治上的好处,另一方面,十四格格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大清帝国半数以上的机密都在她脑子里,大明正愁如何让她合作呢,如果向小强一个人的名义,先试着和她合作,那她为大明所用、或者吐出清朝的一部分秘密,就可以期待了。
至于东厂,现在皇室扶植出一个人民卫队,就是为了手边有一只好用的军队,同时也是制衡东厂和沈氏内阁。所以指望东厂能真心帮助人民卫队,那就是与虎谋皮。粘杆处和东厂一样,都是大而全的机构,情报功夫内外兼修。因此,十四格格这个人才就越发的重要。
郑恭寅也认为很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跟陛下谈一谈,便和向小强驱车入宫,把想法和朱佑榕谈了一下。朱佑榕对舅舅很是信任,对向小强也颇为欣赏,当即大大咧咧地点头,说她有数了。
向小强看到御花园里不少禁卫军来来去去的,抬着一口口箱子,上贴着封条,小心翼翼的,一脸严肃,旁边还有数倍的禁卫军,紧握冲锋枪,盯着这些箱子,如临大敌。几个老学究,白发苍苍,戴着花镜,颤巍巍地清点着数目,用毛笔在箱子上写着字。
朱佑榕拢着手,站在石阶上,呆呆地望着这一切。
郑恭寅在一旁叹道:
“这是最后一批了吧?要打仗了,这些东西不能再放在宫里了,这都要装火车运到南方去。先运到杭州,不行的话还要运到四川。唉,这都是我们大明朝的宝贝啊。”
朱佑榕轻声道:
“不只是我们大明朝的宝贝,这是我们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精华……”
向小强看着这些沉甸甸的箱子,上面的黑漆字写着:
殷商-青铜饕餮纹尊……西周-青铜兽面纹方鼎……战国-铜错金曾侯乙编钟-第56号甬钟……大明-宣德错金索耳铜炉……唐-鎏金坐藏佛造像……宋-羊脂玉松柏人物笔架……大明-翡翠丹凤花瓶……
还有一些密封很好的钢板箱,每只箱子旁都有几个禁卫军紧张地守着。箱子上更是写着价值连城的字眼:
宋-汝窑-青灰釉香炉……元-青花刀马人海碗……大明-景德镇官窑青瓷笔洗……大明-景德镇官窑青花梅瓶……
朱佑榕望着箱子上这些字眼,带着些骄傲地说:
“宋代的汝窑真品,如今世界上只有67件半……日本现存1件、美国现存3件、英国王室收藏4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北京紫禁城有半件残器……剩下的58件,全在我这里。”
然后,她喉中滚了滚,竟有些哽咽地道:
“它们从没出过这么远的门……这一路运去四川,路途遥远……列祖列宗传下来的东西,不知会不会在我手中有损毁……”
向小强望着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也感叹不已。他知道在二十一世纪,单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一直是中国瓷器创造的。真难想象,这些后世故宫里的国宝,现在都是朱佑榕的私人财产。看来北明沦亡之前,应该是把北京皇宫里的东西尽量的南运了。要不然肯定会向后世那样,紫禁城的珍宝全部便宜了满清。
向小强轻叹道:
“陛下,您什么时候走?”
“我不走。”
向小强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佑榕望着天空,很坚定地道:
“我不会离开南京的。我是大明的天子,大明天子从来都是跟国都共存亡的。”
郑恭寅摇摇头,无奈地道:
“唉,我们已经劝说过无数次了,没用啊……”
不会吧……这是朱佑榕吗?这还是那个娇生惯养的朱佑榕吗?
向小强相当意外。“天子守国门”,的确是大明的传统。没想到到了20世纪的今天,这份传统还保留着。清军三百多个师已经压在对岸了,还有列车炮。朱佑榕留守南京,是坚信南京守得住?还是真的抱定了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
如果是后者,向小强真的要仰慕这个少女的骨气了。
但是,皇帝不走,他这个人民卫队司令也是走不了了……向小强感到一阵彻骨的寒。
……
从皇宫出来,向小强坐在车里,望着窗外拖家带口往城外火车站涌去的平民。很多有钱人汽车上捆满了行李,按着喇叭,在人流中慢慢爬行。还有一些步行的太太小姐们,怀里抱着小狗小猫,身后的家丁们扛着行李……
昨晚新内阁宣布开通几趟列车,供南京愿意离开的市民南迁。老人和儿童是一定要走的,还有在南京城里不担任要紧职务的妇女也可以撤离。从今天早上开始,南京就到处可见这种逃难的人流了。
街上到处都是家人离别的景象。儿子送别父母、丈夫送别妻子、父母送别孩子……一对对、一群群,抱在一起哭。
路边一个父亲,用力从小女儿手中夺走大绒毛熊,扔在一旁,不顾女儿大哭,硬是把她塞在已经满当当的小汽车里……街上,到处是这种被丢弃的绒毛玩具、布娃娃,还有散开的被褥、棉袄……
街边高大的银行门口,突然冲出二十多个荷枪实弹的宪兵,一字排开。银行里两个兵抬着沉重的钢板箱出来,搬上一辆军卡……然后又是一箱……
向小强知道,箱子里是金条。现在南京和上海的所有黄金,都正往南方转运。
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搞出来的吗?
他摇摇头,自我安慰道,自己带队北上救人,只不过是给了满清一个借口罢了。那个广武皇帝能政变上位,就是要打定主意南侵的。没有自己这个事,也会找出别的借口。甚至会制造一个什么“事件”来当借口。
但,这导火索毕竟是自己点燃的,现在后果终于压到自己身上了。他和朱佑榕,一个主使者,一个执行者。朱佑榕这个小女孩都有勇气留下来承担这个责任,他向小强身为大男人,又有什么可害怕、可抱怨的呢?
尽管这样想了,向小强仍是感到手脚冰冷,冷汗不断渗出后背,手一直在轻轻的抖。
……
又过去了三天。
南京城里该撤的人都撤的差不多了,现在连白天街上都是空荡荡的,已经看不到老人和小孩了。留在这里的平民都是有重要岗位的。街上稀稀落落的行人中,女性的比例也大大减少。
到了晚上,这座城市几乎一片漆黑。秦淮河畔的霓虹灯也不亮了,那些游船画舫、青楼夜总会已经好几天都不开了。大街上黑洞洞的,两侧的楼房没几扇窗户亮灯了,只有路灯静静的亮着。一队队巡逻的宪兵,整齐的脚步回荡在街道上。
从清朝动员到现在已经十天了。总动员后这么久还不打仗,世界各国都很不适应。大家都在猜测清朝是不是真的想打仗。各国都在猜测,清朝广武皇帝动员只是为了做做样子,搪塞一下日本。毕竟面对南明如此坚强的长江防线,清朝皇帝可能也没有信心……
但是另一种反对的意见是,十天以来,集结在长江北岸的清军只增不减,从动员前的约100万常备军,到现在的350万大军,平均每天增加25万人。这么强的集结,实在不像是不愿打的样子。
至于什么时候打?分析家认为,这几百万大军压境,每天耗费的军费都是天文数字。要是真拖上半个月一个月的,就是富庶的南明也耗不起。所以要打的话,就这几天了……
至于英国,大家都明白,英国不会为了一个远在天边的盟友而挽袖子助拳的。南明能期望得到的,也就是一些援助,经济上的、技术上的、外交上的。现在整个欧洲,不,应该说整个西方,除了德国和意大利,都患上了战争恐惧症,1914-1918年的战争留给他们太多的恐怖回忆。现在是别人不打到自己头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