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破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玄武城游府西街113号坐落着一座看似破败的院子,院门看着是近十年新翻修的,镀着银漆,和周围砖石的风格不甚搭调,而在这湿润的江南,即便是这样一扇门,也在逐年的黄梅天里沤得锈迹斑斑,黯然失色。
绕着院墙走一圈,来到西侧墙外,“这里本来有一颗几百岁的老榆树,”徐伯伯指着地上杂草丛生的一处说道,“八几年的时候老树渐渐衰败,死了,政府找人给砍了。”
我走上前,走到他手指着的地方蹲下细看,那里确实还残存着一方圆形的老根,几十年的日晒雨淋,表层早已朽了,但仍可以看出当年这棵树的雄伟,足有一米长的直径,恐怕得两个人才合抱得过来。老榆树为什么突然病死,是没有守到主人的回归吗?
“走,我们进去吧。”徐伯伯说道。
回到铁门边,徐伯伯掏出钥匙将门打开,边跟我说道:“原来的大门有这两个宽,很气派,解放后政府把墙头加了一截,你看,”说着指了指一边的院墙,“装了扇小点的门,看着朴素点。”说着便呵呵笑了起来。
门就要打开,我的心“怦怦”直跳,这门后究竟是怎样一副景象?外婆的故居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睁开眼,那一瞬,泪水夺眶而出。
我仿佛听到了当年那名唤作“真纪”的日本女人哼出的晦国小调,仿佛看到了流红的光影,再往前,我看到了幼时的瑜外婆,看到院子里成堆的云锦缎子,看到三面环着的两层小楼,雕花的红木栏杆……我又看到晦国投降后漫天的烟花,看到两位外婆在这里生活过的短暂而甜蜜的一段光阴……
眼前是一座看不出颜色的两层小楼,二楼的栏杆应该只是摆设,隐约看出前世的繁华,这是正对着院门的主楼,而东西两边则只剩下一层。
徐伯伯叹了口气,“这些年父亲和我、我们所有徐家人东奔西走,希望能保住这一处建筑,政府拨款有限,毕竟这座城市的文物太多了。我后来开了这个民间博物馆,一来一直有这个夙愿,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历史,二来也希望积攒些人气,将这宅子保下去。”
“谢谢您,徐伯伯,妈妈说你们两代人为董家做了很多事情,我现在明白了。”
“唉,跟你外婆和怀瑾参谋为我们徐家做的一切比起来,这都不算什么。”
说着我们走进了主楼,在这样一个清晨,打开这座小博物馆的门,仿佛触动了馆内的第一缕尘埃,等我的眼睛适应了屋内晦涩的光线,我震惊了。
仿佛走进了一个年陈世远的旧梦。
屋内的一切古朴而又生动,一楼是厅堂,一桌一椅一瓶一灯似乎都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我转头看向徐伯伯,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解释道:“六几年的时候这里都被砸了,当时这宅子也被封了起来,这里有些东西是父亲后来一片片捡来重新拼起来的,有些东西找不到了,就寻着记忆重新做了件,摆放也都是按着老样子。”
我说不上话来,顺着这屋子走了一圈,徐伯伯解开隔离绳,示意我走过去,我抚摸着这里的一切,像是抚摸着外婆们的韶华,又像是抚摸着这个国家曾经的苦难,我说不出话。
许久,我踏着窄窄的楼梯往二楼走去,楼道做成了一面巨大的留言墙,供参观者写下只言片语,而此时我已经看到了满墙的留言,密密匝匝。
“现在来这个民间博物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也有不少晦国、德国的民间团体组织来访,越来越多的人正视并尊重这段历史,这也是我们办馆的初衷。”
我们说着话,踩着“咯叽”响的木质楼梯走了上去,和一楼不同,这里陈列着各种各样战时的纪念品和照片,有新四军小战士的鼻烟盒,有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有晦国人撤退时留下来的信号干扰器……
我行走在光阴的长河中,体味着每件物品带给我的震撼,每件物品背后都是鲜活的故事和人物,那个鼻烟盒的主人,也许在最后一次打开它之后便中弹牺牲了,那只信号干扰器,曾经扰乱多少地下电台的通讯,让多少人为国捐躯……
在一面展台的尽头,我的目光被一套英姿挺拔的女式将校呢军装所吸引,年代久了,衣服有些褪色,但仍可以清楚地看出军装主人那修长端秀的体态与气质,我心中一动,再去看一旁的介绍,那里有张照片,照片上的女子我再熟悉不过,那是一张美丽、沉静的脸,仿佛她什么也不在意,又仿佛什么都在她的指掌之中。
我读着照片旁的介绍:怀瑾,女,一九一五年生于北京,国民党高级将领,对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本着广泛的同情与友好……汪兆明在玄武成立伪国民政府期间,她曾经潜伏在汪氏军中上层,代号为“阙”,与本馆宅院原主人——赤空党地下党员董知瑜同志共同完成“歌阙行动”,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军装下的玻璃罩中,我看到一柄华丽的宝枪,那是一柄勃朗宁柯尔特m1903自动型手枪,白色的贝母枪柄,柄上一记前蹄跃起的钢制骏马浮雕,仿佛就要自那枪柄上奔跃出来……
“小年,你应该听说过这把枪。”
我拼命点着头,我的眼中噙满泪水,我的喉中酸胀不已……我已经说不出话。
不知在这旧梦中徜徉了多久,临走时我拿起笔,在楼梯间那面留言墙上写道:天佑中华。——董知瑜、怀瑾。孙女董小年代书。
玄武城游府西街113号坐落着一座看似破败的院子,院门看着是近十年新翻修的,镀着银漆,和周围砖石的风格不甚搭调,而在这湿润的江南,即便是这样一扇门,也在逐年的黄梅天里沤得锈迹斑斑,黯然失色。
绕着院墙走一圈,来到西侧墙外,“这里本来有一颗几百岁的老榆树,”徐伯伯指着地上杂草丛生的一处说道,“八几年的时候老树渐渐衰败,死了,政府找人给砍了。”
我走上前,走到他手指着的地方蹲下细看,那里确实还残存着一方圆形的老根,几十年的日晒雨淋,表层早已朽了,但仍可以看出当年这棵树的雄伟,足有一米长的直径,恐怕得两个人才合抱得过来。老榆树为什么突然病死,是没有守到主人的回归吗?
“走,我们进去吧。”徐伯伯说道。
回到铁门边,徐伯伯掏出钥匙将门打开,边跟我说道:“原来的大门有这两个宽,很气派,解放后政府把墙头加了一截,你看,”说着指了指一边的院墙,“装了扇小点的门,看着朴素点。”说着便呵呵笑了起来。
门就要打开,我的心“怦怦”直跳,这门后究竟是怎样一副景象?外婆的故居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睁开眼,那一瞬,泪水夺眶而出。
我仿佛听到了当年那名唤作“真纪”的日本女人哼出的晦国小调,仿佛看到了流红的光影,再往前,我看到了幼时的瑜外婆,看到院子里成堆的云锦缎子,看到三面环着的两层小楼,雕花的红木栏杆……我又看到晦国投降后漫天的烟花,看到两位外婆在这里生活过的短暂而甜蜜的一段光阴……
眼前是一座看不出颜色的两层小楼,二楼的栏杆应该只是摆设,隐约看出前世的繁华,这是正对着院门的主楼,而东西两边则只剩下一层。
徐伯伯叹了口气,“这些年父亲和我、我们所有徐家人东奔西走,希望能保住这一处建筑,政府拨款有限,毕竟这座城市的文物太多了。我后来开了这个民间博物馆,一来一直有这个夙愿,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历史,二来也希望积攒些人气,将这宅子保下去。”
“谢谢您,徐伯伯,妈妈说你们两代人为董家做了很多事情,我现在明白了。”
“唉,跟你外婆和怀瑾参谋为我们徐家做的一切比起来,这都不算什么。”
说着我们走进了主楼,在这样一个清晨,打开这座小博物馆的门,仿佛触动了馆内的第一缕尘埃,等我的眼睛适应了屋内晦涩的光线,我震惊了。
仿佛走进了一个年陈世远的旧梦。
屋内的一切古朴而又生动,一楼是厅堂,一桌一椅一瓶一灯似乎都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我转头看向徐伯伯,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解释道:“六几年的时候这里都被砸了,当时这宅子也被封了起来,这里有些东西是父亲后来一片片捡来重新拼起来的,有些东西找不到了,就寻着记忆重新做了件,摆放也都是按着老样子。”
我说不上话来,顺着这屋子走了一圈,徐伯伯解开隔离绳,示意我走过去,我抚摸着这里的一切,像是抚摸着外婆们的韶华,又像是抚摸着这个国家曾经的苦难,我说不出话。
许久,我踏着窄窄的楼梯往二楼走去,楼道做成了一面巨大的留言墙,供参观者写下只言片语,而此时我已经看到了满墙的留言,密密匝匝。
“现在来这个民间博物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也有不少晦国、德国的民间团体组织来访,越来越多的人正视并尊重这段历史,这也是我们办馆的初衷。”
我们说着话,踩着“咯叽”响的木质楼梯走了上去,和一楼不同,这里陈列着各种各样战时的纪念品和照片,有新四军小战士的鼻烟盒,有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有晦国人撤退时留下来的信号干扰器……
我行走在光阴的长河中,体味着每件物品带给我的震撼,每件物品背后都是鲜活的故事和人物,那个鼻烟盒的主人,也许在最后一次打开它之后便中弹牺牲了,那只信号干扰器,曾经扰乱多少地下电台的通讯,让多少人为国捐躯……
在一面展台的尽头,我的目光被一套英姿挺拔的女式将校呢军装所吸引,年代久了,衣服有些褪色,但仍可以清楚地看出军装主人那修长端秀的体态与气质,我心中一动,再去看一旁的介绍,那里有张照片,照片上的女子我再熟悉不过,那是一张美丽、沉静的脸,仿佛她什么也不在意,又仿佛什么都在她的指掌之中。
我读着照片旁的介绍:怀瑾,女,一九一五年生于北京,国民党高级将领,对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本着广泛的同情与友好……汪兆明在玄武成立伪国民政府期间,她曾经潜伏在汪氏军中上层,代号为“阙”,与本馆宅院原主人——赤空党地下党员董知瑜同志共同完成“歌阙行动”,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军装下的玻璃罩中,我看到一柄华丽的宝枪,那是一柄勃朗宁柯尔特m1903自动型手枪,白色的贝母枪柄,柄上一记前蹄跃起的钢制骏马浮雕,仿佛就要自那枪柄上奔跃出来……
“小年,你应该听说过这把枪。”
我拼命点着头,我的眼中噙满泪水,我的喉中酸胀不已……我已经说不出话。
不知在这旧梦中徜徉了多久,临走时我拿起笔,在楼梯间那面留言墙上写道:天佑中华。——董知瑜、怀瑾。孙女董小年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