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大明天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还有人高价收报纸。导致征订成了一件既能自己第一个看到最新消息,事后又能以全额甚至高于全额的钱卖掉的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征订迅速增加,达到三千多份。
鲍郎中进宫向皇帝报告,如果按现在这样的形式发展,增加报纸发行数量,很快就能够使报馆的收支平衡了,当然没有计算官员的薪酬和场地等,只算人工费用。朱由校指示,现在还是最多只能发行一万五千份,不要多发,要营造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印象,并加紧对铅活字的改进,尽快用铅活字代替雕版印刷,到时报纸概念深入人心,费用下降后再增加份数,到时广告也可以加进去了。
果然,以后征订数量增加缓慢,一直到第八期时才到四千,然后每期不过是几十的人数增加,但报纸确实已经影响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这从读者来信虽然缓慢但是持续地增加是可以看到的。
朱由校下令,读者来信每一封报馆都要看,而且写得比较好的要拿进大内来,由他亲自选择后再登在周报上,这一习惯持续了大约一年,直到他确信王承恩已经完全明白如何当好周报检查官后才光荣退休。
铅活字在常州师傅和礼部召来的工匠合作之下,终于取得很大进展。铅活字比铜活字便宜,比木活字耐用,比锡活字更容易和油墨结合,从第十三期开始,试用铅活字印刷部分周报,质量已经接近雕版印刷,所以从第十四次开始,全部使用铅活字印刷。
从第十五期开始,引入了周报的第一支广告,是由著名的荷包店“刘林记”打的,朱由校要鲍应鳌找个人打广告,鲍应鳌就找到了他的歙县老乡刘林,朱由校审核时才发现就是自己与皇后以前相遇的那个荷包店,于是这一期的周报上就出了一个小小栏目叫广而告之,然后里面一行小小的字:刘林记的荷包,皇上都说好。
刘林本来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才忍痛出了二十二两银子(一字二两银),不想广告登出后效果奇好,先是京师的人大量涌入这家皇上都说好的荷包店,然后外地来的人也要来看看皇上都说好的这家荷包店,一个月内,老板算了一下账,除掉多请人工的费用,比上月多赚了二百三十五两。这个消息传开后,想打广告的蜂拥而至,有些卖家用品的也想象荷包店一样用“XX店的XX,皇上都说好。”王承恩拒绝了,出加倍的钱也拒绝,然后周报上就多了一条编者按:本报广告必须真实,皇上确实说了好才能说皇上都说好。严禁虚假广告,保护皇家尊严。这让刘林记的生意再上一层楼,当然刘林又付了七十两广告费。
到第二十期时,报纸已经变成了了一月三张,而报馆已经能依靠征订和广告自给自足了,然后就是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日子了。因为是用内帑的钱办的报馆,所以收入也全归入内帑,直到天启七年时,户部实在忍不住了,上奏要求将报馆部分收入归于户部和礼部,朱由校才决定将报馆以股份制的形式卖了三成给户部,两成给礼部,内宫只占一半股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户部和礼部出了多少钱,据坊间传说,应该是天文数字。
还有人高价收报纸。导致征订成了一件既能自己第一个看到最新消息,事后又能以全额甚至高于全额的钱卖掉的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征订迅速增加,达到三千多份。
鲍郎中进宫向皇帝报告,如果按现在这样的形式发展,增加报纸发行数量,很快就能够使报馆的收支平衡了,当然没有计算官员的薪酬和场地等,只算人工费用。朱由校指示,现在还是最多只能发行一万五千份,不要多发,要营造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印象,并加紧对铅活字的改进,尽快用铅活字代替雕版印刷,到时报纸概念深入人心,费用下降后再增加份数,到时广告也可以加进去了。
果然,以后征订数量增加缓慢,一直到第八期时才到四千,然后每期不过是几十的人数增加,但报纸确实已经影响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这从读者来信虽然缓慢但是持续地增加是可以看到的。
朱由校下令,读者来信每一封报馆都要看,而且写得比较好的要拿进大内来,由他亲自选择后再登在周报上,这一习惯持续了大约一年,直到他确信王承恩已经完全明白如何当好周报检查官后才光荣退休。
铅活字在常州师傅和礼部召来的工匠合作之下,终于取得很大进展。铅活字比铜活字便宜,比木活字耐用,比锡活字更容易和油墨结合,从第十三期开始,试用铅活字印刷部分周报,质量已经接近雕版印刷,所以从第十四次开始,全部使用铅活字印刷。
从第十五期开始,引入了周报的第一支广告,是由著名的荷包店“刘林记”打的,朱由校要鲍应鳌找个人打广告,鲍应鳌就找到了他的歙县老乡刘林,朱由校审核时才发现就是自己与皇后以前相遇的那个荷包店,于是这一期的周报上就出了一个小小栏目叫广而告之,然后里面一行小小的字:刘林记的荷包,皇上都说好。
刘林本来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才忍痛出了二十二两银子(一字二两银),不想广告登出后效果奇好,先是京师的人大量涌入这家皇上都说好的荷包店,然后外地来的人也要来看看皇上都说好的这家荷包店,一个月内,老板算了一下账,除掉多请人工的费用,比上月多赚了二百三十五两。这个消息传开后,想打广告的蜂拥而至,有些卖家用品的也想象荷包店一样用“XX店的XX,皇上都说好。”王承恩拒绝了,出加倍的钱也拒绝,然后周报上就多了一条编者按:本报广告必须真实,皇上确实说了好才能说皇上都说好。严禁虚假广告,保护皇家尊严。这让刘林记的生意再上一层楼,当然刘林又付了七十两广告费。
到第二十期时,报纸已经变成了了一月三张,而报馆已经能依靠征订和广告自给自足了,然后就是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日子了。因为是用内帑的钱办的报馆,所以收入也全归入内帑,直到天启七年时,户部实在忍不住了,上奏要求将报馆部分收入归于户部和礼部,朱由校才决定将报馆以股份制的形式卖了三成给户部,两成给礼部,内宫只占一半股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户部和礼部出了多少钱,据坊间传说,应该是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