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 www.2kwx.com,桃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春熙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击掌之声,在格外安静的宫殿之内听得清清楚楚。
皇后嘴角忍不住地扭曲着往下撇——皇帝来了!果然,这里才要给蒋氏塞个侧妃,皇帝就来了,这是来救驾的么?
皇后觉得自己实在是弄不明白。依她所想,皇帝看中了蒋氏,不是该盼着她与安郡王夫妻疏远么?为何却要如此维护,连安郡王府里多个侧妃都要管?难道他对蒋氏就真是这般用心良苦,竟舍不得她心中略有不快?
不过不等皇后想明白,皇帝已经进来了。大约是后宫家宴的缘故,皇帝未穿明黄色常服,换了件浅蓝色银线海水江牙纹的家常袍子,面上带笑,仿佛将殿外的春日都带进来了似的。
好好的一个场面,落在皇后眼里就觉得刺眼刺心,总觉得皇帝笑得跟平日里不一样,是因为蒋氏的缘故么?
这么一晃神,满殿的女人都已经起身向皇帝行礼,皇后才慢半拍地站起来:“皇上来了。”肚里还有酸话,总算是记得这里还有一众妃嫔,硬咽了下去。
皇帝特意向崔夫人点了点头:“崔夫人免礼。”便往太后身边坐了,“怎么进来的时候听着殿里静悄悄的,今日寒食,难道母后没有斗盘么?”
斗盘,就是将各宫做的面燕之类拿出来比较,看谁的更精巧。这也就是宫里有此等闲心了,外头百姓家里做的面点最后都要吃掉,宫里却因着斗盘之故,便有人向面里掺些别的东西,虽然做出来的东西的确更精致鲜艳,其实却是不能吃的了。
因着这个缘故,皇帝素来不大喜欢这斗盘之事,今日却忽然问起来,就连下头的嫔妃们都觉出反常来了。只太后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笑道:“各宫都预备好了,就等皇帝来了评判呢。”
“那就端上来吧。”皇帝也若无其事地笑,“听说母后今年宫里做得特别精致,看来又要拔这头筹了。”
其实哪年也是太后寿仙宫里的面燕夺了第一,其它宫里,包括皇后的凤仪宫,难道还敢跟太后争锋不成?
“叫人把各宫的都呈上来吧。”太后转头吩咐青玉,然后仿佛不经意般地拉了崔幼婉的手道,“皇帝,方才我还在说呢,如今这种痘之事你都交给了安郡王妃,她实在是太辛苦了,如今连人都住到了皇庄上,郡王府里的事都顾不得了。这且不说,就连老四都跟着住去了皇庄,可见那府里没个人打点就是不行。堂堂的郡王,连自己的王府都呆不得,可成什么体统呢?”
桃华真是要佩服太后颠倒黑白的本事,她让沈数跟去皇庄,是为了替他针灸用药,也便于照顾起居,到了太后嘴里,就能变成郡王府没人管事所以住不下去了。
皇帝一脸赞同地点头:“母后说的是。安郡王也与朕说过,之前派的那个王府长史是个糊涂人,郡王妃略放一放手,府里事就被他弄得乱糟糟的。朕刚刚许了他将长史换了,新长史是他自己选的,想来定然会顺手一些。”
太后顿时被噎了一下。王府长史当然是她的眼线,虽说不是什么心腹,但放进安郡王府里就是为了打探消息。现在一下子换掉了,剩下几个内侍和宫人或许藏得更隐蔽些,但也更难接触到王府的重要之事,管什么用呢?
偏偏她刚才自己说了郡王府里乱糟糟的,虽然她指的是内宅,但皇帝这么一混淆概念,她也不好反驳。而且王府长史从名义上说起来是总管王府事务,那么王府一团糟,长史自然难逃罪责,说要换掉也没什么错。
只是,皇帝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太后不由得小心地打量起皇帝来。要知道由沈数自己安排王府长史,就等于把整个郡王府全握在了自己手里。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又为什么要同意呢?
难道说,皇帝要跟安郡王联手?太后心里猛然闪过一个最糟的可能,顿时觉得后背上微微有些发凉,连崔幼婉的事情都有些无心再说了。
皇帝却是笑得仿佛全不知晓,很随意地摆摆手:“那些闲事,朕也懒得理会,就由他自己折腾去吧,若再说不好,他自己选的人,却怪不到内务府头上了。”
太后含糊地答应了一声,心里呯呯乱跳,几乎想现在就把这话给于阁老传过去。之前他们一直觉得,有安郡王在,皇帝就会跟于家站在一起,毕竟安郡王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胁,身后又有西北十万精兵。
可现在她突然想到,倘若皇帝觉得自己皇位稳固,安郡王不可能再与他争位了呢?那时候对手也能变成助力,只要他们有共同的敌手就行。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天下如此,皇室之中,更是如此。
而这个共同的敌手是谁?毫无疑问只有于家!这些年来在朝堂上是于家的门生故旧把持,后宫之中又是于家的女儿掌握,当初只觉得这般才能让于家地位稳固,现在想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皇帝心里难道就没有怨恨么?
怨恨当然是有的,只是因为皇帝未曾表示出来,太后便未曾放在心上。或者说得更坦白残忍一些,只因为皇帝并没有将这种怨恨付诸行动的能力,所以太后便视而不见了。但是皇帝毕竟已经不是当年十八岁刚刚登上皇位,还需要人在背后扶持的那个年轻人了,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渐渐要脱离开于家的掌握,假如这时候于家反而把手攥得更紧,那结果会有两种:第一,他们可以重新掌握住皇帝,第二,就是皇帝更加用力反抗。现在,皇帝选择的是哪一种呢?他会为了摆脱于家,宁愿去相信安郡王吗?
太后越想越深,手里还拉着崔幼婉的手,却把她给忘记了。皇帝也像根本没看见崔幼婉似的,满面含笑坐着,只把个崔幼婉半弯着身子晾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幸好旁边还有个皇后。方才关于王府长史的话她是根本没往心里去的,或许即使听进去了,也根本想不到其中有什么深意,只是看着太后忽然不提这侧妃的事了,心里着急起来,便欠了欠身笑道:“王府长史虽说是总管王府事务的,可终究不好管到后宅里去,更不能贴身伺候安郡王。妾身听说,安郡王这次回京,身边原有的贴身丫鬟都没跟来,这可不成啊。”
皇后其实在娘家的时候也没少读书的。于家在立太子之前就谋划过未来的皇后之位,家里几个适龄的女孩儿虽不敢说是自幼就按照皇后的标准来教导,也是读过不少原不该女孩儿来读的书。譬如说本朝的官职什么的,皇后也是能如数家珍的,说起王府长史的责任倒是半点没错。
皇帝也就半转过身子来对着她,淡淡地道:“郡王府里,难道还少了丫鬟不成?”
“皇上不知,这原用惯的贴身丫鬟,照料起来自然是周到,若是换了人,连主子的喜好怕都不知,如何能好生伺候呢?”皇后一听皇帝说这话就来气,勉强笑道,“再加上安郡王妃要替皇上去管这种痘大事,就更顾不上后宅了,恐怕少不了有怠慢安郡王之处呢。所以母后想着挑个合适的人过去立为侧妃,管一管王府庶务,也是替安郡王妃分忧。如此一来,安郡王有人伺候,郡王妃也能无后顾之忧,一心替国计民生出力,岂不两全其美呢?”
这话说得倒也漂亮,可见皇后若是肯用点心思,还是能说点场面话的。至少皇帝一时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她,只能瞧了她一眼道:“皇后有心了。只是安郡王自己尚未提过此事,何况他娶了正妃不久,立侧妃倒也不急。”
这话说得别有一番意味,然而皇后若是不想看人脸色的时候,简直就是有自动隔绝的能力,径自道:“这话安郡王怎么好自己提的,自然是母后先替他们想在了前头。皇上看崔家姑娘如何?方才说过话的,母后喜她温柔大方,又通读书,又会管家理事,正是好人选呢。”
皇帝这时候才瞥了崔幼婉一眼,微微皱眉:“崔知府尚未过头七……”
崔幼婉被这一眼看得一阵脸热。她又何尝不知,父亲热孝未满就谈婚论嫁,这种事放到外头去说总归是站不大住脚的。按理说这种事该是崔夫人与太后商议,她本人只该表示父亲过世伤心欲绝,无论如何也要守孝三年才肯谈婚嫁之事才对。自然太后召她进宫她不敢不来,然而皇帝这一眼简直是扒了她的脸皮,这一刻只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钻。
太后连忙拍了拍她的手,嗔道:“皇帝怎么当着这孩子的面说这个。她失了父亲,正是伤心的时候。可是时间不等人,她都及笄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定亲,三年之后就十八了,还能找什么合适的人家?崔知府为国捐躯,皇帝对他的家眷自然应该好生照料,给这孩子安排个归宿,岂不是最能告慰地下之人?这孩子实在是个好的,我原还想在于家子弟里头挑一个,只是见了才知道,那一个个不成器的,哪里配得上呢?想来想去,她姐姐从前是先帝指给安郡王的,只可惜早早的去了,如今把妹妹嫁过去,也算是了了先帝的心愿,称得上一段佳话。再者这会儿安郡王府正缺一个能帮着蒋... -->>
春熙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击掌之声,在格外安静的宫殿之内听得清清楚楚。
皇后嘴角忍不住地扭曲着往下撇——皇帝来了!果然,这里才要给蒋氏塞个侧妃,皇帝就来了,这是来救驾的么?
皇后觉得自己实在是弄不明白。依她所想,皇帝看中了蒋氏,不是该盼着她与安郡王夫妻疏远么?为何却要如此维护,连安郡王府里多个侧妃都要管?难道他对蒋氏就真是这般用心良苦,竟舍不得她心中略有不快?
不过不等皇后想明白,皇帝已经进来了。大约是后宫家宴的缘故,皇帝未穿明黄色常服,换了件浅蓝色银线海水江牙纹的家常袍子,面上带笑,仿佛将殿外的春日都带进来了似的。
好好的一个场面,落在皇后眼里就觉得刺眼刺心,总觉得皇帝笑得跟平日里不一样,是因为蒋氏的缘故么?
这么一晃神,满殿的女人都已经起身向皇帝行礼,皇后才慢半拍地站起来:“皇上来了。”肚里还有酸话,总算是记得这里还有一众妃嫔,硬咽了下去。
皇帝特意向崔夫人点了点头:“崔夫人免礼。”便往太后身边坐了,“怎么进来的时候听着殿里静悄悄的,今日寒食,难道母后没有斗盘么?”
斗盘,就是将各宫做的面燕之类拿出来比较,看谁的更精巧。这也就是宫里有此等闲心了,外头百姓家里做的面点最后都要吃掉,宫里却因着斗盘之故,便有人向面里掺些别的东西,虽然做出来的东西的确更精致鲜艳,其实却是不能吃的了。
因着这个缘故,皇帝素来不大喜欢这斗盘之事,今日却忽然问起来,就连下头的嫔妃们都觉出反常来了。只太后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笑道:“各宫都预备好了,就等皇帝来了评判呢。”
“那就端上来吧。”皇帝也若无其事地笑,“听说母后今年宫里做得特别精致,看来又要拔这头筹了。”
其实哪年也是太后寿仙宫里的面燕夺了第一,其它宫里,包括皇后的凤仪宫,难道还敢跟太后争锋不成?
“叫人把各宫的都呈上来吧。”太后转头吩咐青玉,然后仿佛不经意般地拉了崔幼婉的手道,“皇帝,方才我还在说呢,如今这种痘之事你都交给了安郡王妃,她实在是太辛苦了,如今连人都住到了皇庄上,郡王府里的事都顾不得了。这且不说,就连老四都跟着住去了皇庄,可见那府里没个人打点就是不行。堂堂的郡王,连自己的王府都呆不得,可成什么体统呢?”
桃华真是要佩服太后颠倒黑白的本事,她让沈数跟去皇庄,是为了替他针灸用药,也便于照顾起居,到了太后嘴里,就能变成郡王府没人管事所以住不下去了。
皇帝一脸赞同地点头:“母后说的是。安郡王也与朕说过,之前派的那个王府长史是个糊涂人,郡王妃略放一放手,府里事就被他弄得乱糟糟的。朕刚刚许了他将长史换了,新长史是他自己选的,想来定然会顺手一些。”
太后顿时被噎了一下。王府长史当然是她的眼线,虽说不是什么心腹,但放进安郡王府里就是为了打探消息。现在一下子换掉了,剩下几个内侍和宫人或许藏得更隐蔽些,但也更难接触到王府的重要之事,管什么用呢?
偏偏她刚才自己说了郡王府里乱糟糟的,虽然她指的是内宅,但皇帝这么一混淆概念,她也不好反驳。而且王府长史从名义上说起来是总管王府事务,那么王府一团糟,长史自然难逃罪责,说要换掉也没什么错。
只是,皇帝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太后不由得小心地打量起皇帝来。要知道由沈数自己安排王府长史,就等于把整个郡王府全握在了自己手里。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又为什么要同意呢?
难道说,皇帝要跟安郡王联手?太后心里猛然闪过一个最糟的可能,顿时觉得后背上微微有些发凉,连崔幼婉的事情都有些无心再说了。
皇帝却是笑得仿佛全不知晓,很随意地摆摆手:“那些闲事,朕也懒得理会,就由他自己折腾去吧,若再说不好,他自己选的人,却怪不到内务府头上了。”
太后含糊地答应了一声,心里呯呯乱跳,几乎想现在就把这话给于阁老传过去。之前他们一直觉得,有安郡王在,皇帝就会跟于家站在一起,毕竟安郡王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胁,身后又有西北十万精兵。
可现在她突然想到,倘若皇帝觉得自己皇位稳固,安郡王不可能再与他争位了呢?那时候对手也能变成助力,只要他们有共同的敌手就行。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天下如此,皇室之中,更是如此。
而这个共同的敌手是谁?毫无疑问只有于家!这些年来在朝堂上是于家的门生故旧把持,后宫之中又是于家的女儿掌握,当初只觉得这般才能让于家地位稳固,现在想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皇帝心里难道就没有怨恨么?
怨恨当然是有的,只是因为皇帝未曾表示出来,太后便未曾放在心上。或者说得更坦白残忍一些,只因为皇帝并没有将这种怨恨付诸行动的能力,所以太后便视而不见了。但是皇帝毕竟已经不是当年十八岁刚刚登上皇位,还需要人在背后扶持的那个年轻人了,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渐渐要脱离开于家的掌握,假如这时候于家反而把手攥得更紧,那结果会有两种:第一,他们可以重新掌握住皇帝,第二,就是皇帝更加用力反抗。现在,皇帝选择的是哪一种呢?他会为了摆脱于家,宁愿去相信安郡王吗?
太后越想越深,手里还拉着崔幼婉的手,却把她给忘记了。皇帝也像根本没看见崔幼婉似的,满面含笑坐着,只把个崔幼婉半弯着身子晾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幸好旁边还有个皇后。方才关于王府长史的话她是根本没往心里去的,或许即使听进去了,也根本想不到其中有什么深意,只是看着太后忽然不提这侧妃的事了,心里着急起来,便欠了欠身笑道:“王府长史虽说是总管王府事务的,可终究不好管到后宅里去,更不能贴身伺候安郡王。妾身听说,安郡王这次回京,身边原有的贴身丫鬟都没跟来,这可不成啊。”
皇后其实在娘家的时候也没少读书的。于家在立太子之前就谋划过未来的皇后之位,家里几个适龄的女孩儿虽不敢说是自幼就按照皇后的标准来教导,也是读过不少原不该女孩儿来读的书。譬如说本朝的官职什么的,皇后也是能如数家珍的,说起王府长史的责任倒是半点没错。
皇帝也就半转过身子来对着她,淡淡地道:“郡王府里,难道还少了丫鬟不成?”
“皇上不知,这原用惯的贴身丫鬟,照料起来自然是周到,若是换了人,连主子的喜好怕都不知,如何能好生伺候呢?”皇后一听皇帝说这话就来气,勉强笑道,“再加上安郡王妃要替皇上去管这种痘大事,就更顾不上后宅了,恐怕少不了有怠慢安郡王之处呢。所以母后想着挑个合适的人过去立为侧妃,管一管王府庶务,也是替安郡王妃分忧。如此一来,安郡王有人伺候,郡王妃也能无后顾之忧,一心替国计民生出力,岂不两全其美呢?”
这话说得倒也漂亮,可见皇后若是肯用点心思,还是能说点场面话的。至少皇帝一时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她,只能瞧了她一眼道:“皇后有心了。只是安郡王自己尚未提过此事,何况他娶了正妃不久,立侧妃倒也不急。”
这话说得别有一番意味,然而皇后若是不想看人脸色的时候,简直就是有自动隔绝的能力,径自道:“这话安郡王怎么好自己提的,自然是母后先替他们想在了前头。皇上看崔家姑娘如何?方才说过话的,母后喜她温柔大方,又通读书,又会管家理事,正是好人选呢。”
皇帝这时候才瞥了崔幼婉一眼,微微皱眉:“崔知府尚未过头七……”
崔幼婉被这一眼看得一阵脸热。她又何尝不知,父亲热孝未满就谈婚论嫁,这种事放到外头去说总归是站不大住脚的。按理说这种事该是崔夫人与太后商议,她本人只该表示父亲过世伤心欲绝,无论如何也要守孝三年才肯谈婚嫁之事才对。自然太后召她进宫她不敢不来,然而皇帝这一眼简直是扒了她的脸皮,这一刻只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钻。
太后连忙拍了拍她的手,嗔道:“皇帝怎么当着这孩子的面说这个。她失了父亲,正是伤心的时候。可是时间不等人,她都及笄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定亲,三年之后就十八了,还能找什么合适的人家?崔知府为国捐躯,皇帝对他的家眷自然应该好生照料,给这孩子安排个归宿,岂不是最能告慰地下之人?这孩子实在是个好的,我原还想在于家子弟里头挑一个,只是见了才知道,那一个个不成器的,哪里配得上呢?想来想去,她姐姐从前是先帝指给安郡王的,只可惜早早的去了,如今把妹妹嫁过去,也算是了了先帝的心愿,称得上一段佳话。再者这会儿安郡王府正缺一个能帮着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